当孩子开始频繁地说出“随便”时,作为父母,我们不禁会疑惑:为什么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表达自己的喜好和选择呢?
“你今晚想吃什么?”妈妈一边在厨房忙碌,一边问正在客厅看电视的孩子。
“随便。”孩子头也不回地回答,似乎对这个问题并不感兴趣。
为什么孩子不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呢?
很有可能是孩子在成长经历中已经逐渐丧失了主见。
01
孩子的主见是如何在无形中消失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主见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家长可能并未意识到,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却可能在无形中消磨了孩子的主见。
1)过度干预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习惯于为孩子安排一切,从学习到生活,从兴趣到交友。
就像一个热爱画画的孩子,但他的父母认为学钢琴更有前途,于是强行为他报了钢琴班。
虽然孩子不情愿,最终还是屈从了父母的安排。
久而久之,孩子对自己的兴趣和选择失去了信心,主见也逐渐消失。
在《小王子》一书中,作者圣埃克苏佩里通过小王子与各种星球居民的对话,揭示了成人世界的种种问题。
其中,一个国王总是命令小王子做这做那,而小王子则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这实际上就是在隐喻那些过度干预孩子成长的父母,让孩子在无形中失去主见。
2)否定与批评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和挫败感,从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当孩子取得很不错的成绩,欣喜的跟父母分享往往会被父母泼一盆冷水。
看不到孩子的进步,一味的拿孩子和班里考得更好的孩子比较。
孩子就会对自身充满怀疑,为什么自己总是不能让自己的父母满意,形成很强的挫败感。
往往当孩子越想做好一件事结果反而不理想。
3)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分数至上”的观念。
他们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和作业,很少有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缺乏主见。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念。
他指出孩子应该在大自然中自由成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获取知识,来形成自己的思想。
02
一个有主见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
所谓有主见,其实就是孩子会独立思考、会选择。
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是父母长期引导和教育的结果。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有主见:
1)从简单的小事开始,让孩子拥有“做主”的机会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上了大学,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表现出茫然,要不要进学生会、要去哪个社团、选修哪门课、毕业后是考研还是该找工作、留在哪个城市都成了问题。
而在此之前,生活里所有需要自己决定的小事情,他都很少参与。
这就相当于将一个毫无经验、毫无规划的徒步者,推到了陌生的分岔路口。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写道:“孩子需要先练习作出决定,随后才能掌握怎么做出正确的决定。”
怎么练习呢?
就是从简单的小事开始,邀请孩子去做出决策:
出门前,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
买书时,让孩子选择自己想读的故事;
给了孩子零花钱,就让他自己决定怎么用。
不要小看这些小事,它们会让孩子感到“我”的力量。
也许他们的选择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是去体验所做选择的自然后果,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正如那句谚语所说:“智慧来自经验,而经验来自失策”。
2)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法在很多问题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如果怕孩子乱选、瞎选,家长提前做好筛选和把关。
比如:有限选择。一次只提供两个或者三个备选项,这种方法替代了大人的威胁和命令,孩子少了一分压迫感,多了一分自主感和参与感,他会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相对自由的,于是就会更乐意配合父母。
举个例子,让孩子选择去哪里玩:
把“你想去哪里?”换成:“附近的公园和乡下奶奶家,你想选哪个?”
虽然只是选项,但“感到”能做选择是很重要的,孩子体验到“自己说了算”的掌控感。
3)允许孩子与我们争辩
孩子的想法可能不成熟,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可以思辩讨论的环境,站在孩子的角度探究他们的想法。
讨论并非评判。
当你认为孩子的想法确实有欠考量时,你可以帮他分析利弊,哪怕只有三四岁的孩子,也会慎重地做出选择。
比如,你本来和孩子约好周末一起去游乐园,到了周末却飘起了雨,孩子闹着要去,你认为这样的天气不适合出门游玩。
你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期待的心情,不要用一句“你真不听话”搪塞孩子,而是冷静地分析雨天和晴天游玩的利弊:
“下雨天,我们有很多项目都玩不了,穿着雨衣、打着伞,玩起来也不方便。
妈妈看了下天气,下周六是晴天,我想那会你应该不会错过那些你期待已久的项目。
如果你一定要今天去,那妈妈只能冒着雨陪你去看看了。去游乐园只有一次机会,你在今天和下周某个晴天做一个选择吧。”
你会发现,孩子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不讲道理,当他被尊重对待、参与解决问题时,他们真的会积极地配合,思考你提供的这些信息,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学习权衡利与弊的过程。
这种经验多了,孩子慢慢就会清楚地认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明确自己的心意。
童年里,孩子哪怕选择错了,代价也是最小的,而且都将成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效果比父母的说教管用得多。
父母要对孩子有耐心和信心,用爱为孩子兜底,让孩子参与到决策中,鼓励他们表达自己。
虽然我们都喜欢孩子不顶嘴、要听话,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往往就需要借助于他们的“反驳和争辩”。
唯有爱思考、敢表达,未来孩子在生活的难题面前才会有主见,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智浩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