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与孩子的矛盾多是由于生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时代的生存经验,因此产生了很多思想与生活方式上的冲突,彼此都无法理解对方。
如果细想,也许会发现:这是因为很多人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有互相伤害的地方——所以,很担心孩子的未来。又或者,希望孩子受人仰慕,拥有某种或多种才华。这种期望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仅仅出于做父母的对孩子天赋的欣赏吗?还是说,担心孩子融入不了社会,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极其平庸的,在世俗眼光中落后于大多数的人?其实,深入去探究,我们养育孩子所经历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大都在恐惧,对孩子过分夸张的愿景、担心、失望,也都来自恐惧。这正是人性中“自我”的弱点——那个常常在脑海中响起的带有控制欲的、苛刻的、愤怒的声音,也许只是我们一种习惯性的模式,一种生活应激反应,或者过去创伤的影子,并不是现在的“真正的我”。
“想要控制孩子先天的特征和限制,试图让他们顺服”、“接受孩子,并让他们有机会带著先天的限制去进行转变”,这两种教养方式有微妙且深刻的差异。当孩子们没有足够的自由来发出他们真实的声音,而是被父母的条条框框所压住和湮没时,他们便会成长为焦虑而压抑的人。当我们感到无助或焦虑时,都倾向于将这些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这时孩子就成了代罪的羔羊。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我们把痛苦“投射”到他人身上,好让他人看起来他们是造成我们痛苦的原因。我们的情绪越不成熟,孩子就越会表现出复杂的个性、不安的情绪,以及行为问题。常常只有在孩子面前,我们才能表现得无所不知,拥有控制与独裁的力量。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种所谓的权威,其实只是我们内心软弱的象征,也许我们会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控制欲根植于我们的恐惧,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这样的父母需要转移育儿焦点,从控制孩子转向支持发展孩子的体魄、情感和心智。家长们是以未来为导向的,关心的是如何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孩子们却相反,他们活在当下。大部分的父母子女间的沟通障碍都源于这个断层——一个享受着生活的每个瞬间,一个却关注往前走。当孩子被允许享受当下的每一刻,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日程推着走,他们天赋的智慧、真挚的愿望、自然的天性与兴趣都会被激活。这些宝贵的品质,根植于孩子们对生命奇迹的自然感知,以及对“生活是一场伟大冒险”的信念,而绝不是源自他们对“不努力就是浪费”的恐惧。唯有学会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思考,以及自己倾向于如何表达情感,才能让自己恢复平衡和平静。
忽视孩子自然发展的天性,把你的期望强加于他们身上的做法,很可能会让你和孩子之间产生巨大的鸿沟。随着鸿沟越来越大,焦虑感会像洪水一样涌进来——不仅有你的焦虑,还有孩子的焦虑。一些父母们对孩子的坏行为总是抓住不放,却很少去发现他们日常行为中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太习惯于关注自己的负面行为,自然也会对孩子做同样的事。拥有一个坚实的内心,是避开他人的无意识投射的关键。为人父母,一方面需要方法和策略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程度的成熟的情绪,才能有效而强有力地去执行这些方法和策略。简而言之,为人父母需要一生致力于每时每刻的改变和成长。不要反对孩子的天性,而是去平衡他们的天性。让孩子可以发展全面的个性,活出更完整的生命。我们之所以大部分时间都享受不到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觉,是因为我们没有与他们的原本样子沟通,去欣赏他们丰盛的内心,而是把自己的内心状态投射到他们身上。我们熟悉这种内心状态,因为它生于我们的内心,将其投射到孩子身上,给我们一种与孩子亲近的虚假感觉。我们很少能意识到,我们不是真正地在和孩子交流,而只是和我们的内心投射交流,那仅仅是我们心目中孩子的形象......鼓励孩子去做自己,独立于父母,这看起来会威胁亲子之间的亲密联系,然而,这才是通向真正的亲子联系的道路。因为只有独立的个体,才有能力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只要我们致力于帮助孩子实现自我,而不是逼迫他们成长为家长心目中的样子,孩子就会茁壮成长。我知道,对于家长而言,要相信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样做违背了我们的常识。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人生是充满危险的,必须时刻保持着“主动作为”的状态。因此一开始,这个觉醒助力者的角色总让人觉得别扭,甚至让人觉得自己背弃了家长的义务。这是因为我们许多人都觉得:如果不尝试去控制或影响局面来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我们就是做了错事。于是,家长们执迷地将“有所作为”当作化解恐惧的良方。
然而,我们都需要面对事实,看清自己真正有的控制力其实少得可怜,孩子的人生不是你或我能控制的。先请放下这样的控制念头,然后,起身离开为人父母、象征权威的那个位置(这个位置的许多责任是由文化环境所定义的),让自己当成孩子真正的“朋友”、“引路者”、“心灵导师”。我们太执著于自己身为父母“应该”如何的角色,这会让我们卡在表面的层次,虽然我们的文化为父母的角色背书,但这个角色,有时会限制我们在心灵层次与孩子完全连结的能力。如果我们能接纳更广阔的视野,以平等身份与孩子建立心灵连结,将会认清把孩子抚养长大,不是人生的全部。这关乎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都被赋予了某些必须克服的挑战,而每个人所面对的挑战各自不同,为了战胜专属于我们的挑战,我们需要爱我们的人伸出援手。你的儿女们有自己的挑战,这是他们的挑战,而不是哪里出了错。他们只是单纯地想要成长,想要接受这样的自己而已,当你帮助孩子接受这样的挑战,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越俎代庖,也许就会发现,没有这些挑战,孩子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样子。所以,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原原本本接受孩子的先天限制,在此基础上来帮他们展现最完整的自己。当我们能够用”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自有其目的”的角度来看待他们,并接受这是他们本质上与生俱来的部分,就能帮助孩子以他们所需要的方式进行转变,而不是用我们自以为对他们好的方式。
2)从认知层面重新定义孩子的行为:
一旦我们将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视为我们自身觉醒的动力,就免除了孩子必须自我修正的负担。你会发现,孩子的行为也会反过来触发我们开始转变——孩子也成为了我们家长的“引路人”。如此一来,我们的自我和情感也会变得更加完整,也终于能够放孩子自由了。
- END -
文均来源网络,文字转载自公众号:心联盟心理,原文未标注作者所使用文章、图片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注明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医大一院店(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222号10楼K座)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