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父母态、儿童态、成人态

发布时间:2022-12-19   浏览:

今天所说的“父母”“成人”“儿童”三者并非是角色,而是真实的心态反映出来的不同行为模式,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表达。

 

我们都知道,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状态是不同的。

 

当一个经理人向他的上司汇报工作时是一种心理状态;

晚上下班后,和朋友喝酒时是一种心理状态;

回到家,发现孩子闯祸了又是一种状态。

 

在这些不同的场合中,不仅他的语调起了变化,他的脸色、感情、想法和行为也都不一样。

 

想想我们自己,如果正为工作的事烦心,气急败坏地扔出手中的文件,这时候电话响了,是你可爱的孩子打来电话,我们的声音可能会瞬间变得柔和,脸上充满了甜蜜:“嗯,宝贝,怎么了?”

 

通过对人群的大量观察,人际沟通分析学(TA)的创始人艾瑞克·伯恩博士发现:在任何时候一个人一定处于三种基本状态之一。他把这三种状态称为“自我状态”,包括某一时刻一个人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的表达。

 

01

父母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P,简称“父母状态”)主要来自亲生父母和权威人士的形象。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关爱他人,就能感受到他的父母对他抚育和疼爱的程度;反之,你看到他如何惩罚或指责别人,也能推断他的父母对他的处罚是否公平或是否带有偏见。

 

很多时候,父母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外表,还包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觉和行为,这种影响之深,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

 

父母对待孩子有时像春天般温暖,有时又像秋风扫落叶般冷酷,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情绪,就像土壤和气候对植物的影响,会塑造出不同个性的孩子:有的孩子成了松树,有的孩子是苹果树,有的孩子则成了带刺的玫瑰。

 

我们可以把“父母”自我状态分为两种:

 

一种是“控制父母”,会扮演权威的父母,习惯于发号施令,指导别人的行为,发现并指责对方的错误。

 

“控制父母”的口头禅是:“应该”,“你怎么回事”,“你不知道吗”。

 

积极的一面是:具有权威感,坚持原则,道德感强;消极的一面是:过分强求、指责他人,禁忌多,惩罚多于保护,有高高在上的感觉,看不起别人等。

 

第二种是“养育父母”,有很多抚育性的行为,把对方当成需要照顾的孩子,关心爱护、温和鼓励,甚至处处替代。

 

“养育父母”的口头禅是:“你怎么样”,“放着吧,我来”。

 

积极的一面是:关心爱护他人,具有服务精神和献身精神,关心别人多过自己;消极的一面是:看不到别人的潜力,对别人过分保护。

 

02

儿童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C,简称“儿童状态”)是儿童时期的内心感受形成的人格部分。

 

儿童可能是淘气的,也可能是听话的;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忧伤的。我们当中的任何人,无论年龄多大,想想看,你有没有曾出现过童年时代一度体会过的感觉、思想或行为?

 

比如,来访者小H,当她是个小女孩时,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倒在地上大哭大闹直到目的达成。长大后当男友要求分手时,她不能接受,于是反复纠缠,甚至要求父母出面干预。

 

当然儿童自我状态中还有一种自发性的、创造性的直觉品质,这是所有自我状态中最有魅力的一部分。

 

儿童状态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适应儿童”,多以听话、顺从的姿态出现。

 

比如,西游记中的沙僧,他的口头语是:“师傅,大师兄说得对啊!”或者:“大师兄,就听师傅的吧。”

 

这种状态积极的一面是:执行力强,适合在大的组织中工作。消极一面是:不能承担过大的责任,缺乏灵活性。

 

另一种儿童状态是“自由儿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所顾忌,如孙悟空。

 

比如,公园里的老人在热情地舞蹈、兴奋地踢毽,或者一个成年人爬到山顶时兴奋地大声呼喊——这时你看到的就是处于“自由儿童”状态的成年人。

 

习惯于自我欣赏的人,“自由儿童”状态是非常活跃的。

 

“自由儿童”的积极方面是:友好合作,处事灵活,想象力丰富,创造性强,极富乐观精神;消极方面是:会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会过度挑战规则和传统。

 

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每天应该适当表现“自由儿童”的积极一面。

 

03

成人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A,简称“成人状态”)就是认真负责地对待当下发生的事情,分析情境、对方和自己的角色,并做出适宜的反应。

 

“成人”自我状态像一台巨大的电子计算机,主要的功能是积累资料、分析处理数据并整合资源以应对问题。所以,感觉和情感是被成人自我状态排除的。

 

“成人”自我状态在社交过程中是必需的,但并不是最好的,有时候“成人状态”会显得让人比较乏味。

 

比如,在学校的情境里,当老师和学生都只针对当下的对话发生反应,学生问:“请问我这次考试得了几分?”老师回答:“60分。”——问答是平行的,不带有情绪的,这就是从成人自我状态出发的。

 

写在最后:

 

了解“自我状态”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来练习提升自我觉察能力,对于促进当下的自我状态与现实情境的匹配性有非常大的帮助。

 

想想看,如果你在家中,但正为工作的事无比烦心,你的孩子在你身边求助,你是会切换到“养育父母”的状态?还是仍然以烦躁的工作情绪来应对呢?

 

你的心理状态有没有倾向于固化在哪一种当中呢?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静心与爱的心灵空间,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当我们专注生活时,焦虑自然会消失
下一篇:如何帮孩子找到人生目的与学习自驱力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