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识别“不健康依恋模式”,收获幸福爱情

发布时间:2023-07-31   浏览:

01三种依恋类型

 

1)安全型:

 

拥有安全型依恋模式让你在复杂的境况下,甚至在发生人际冲突时,也能清晰地思考,冷静地处理。你的神经不会因为与人亲近而紧绷,你同他人的亲近或亲密也不会引发焦虑,不会让你开始戒备或自我封闭。

 

你也可以专注于解决与恋人、家人或亲密朋友之间的问题。毕竟,与他人建立联系是人类的普遍需求。

 

总体而言,拥有安全型依恋模式会使建立联系、产生情感羁绊的过程更顺畅、更愉快。

 

具有安全型依恋的人通常:


·适应能力强,能够轻松调整自己,接受新信息,融入不断变化的环境;


·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态度,并懂得为对方考虑;


·当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裂痕时,会很重视并努力修复;


·能够自如地应对人际关系中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2)回避型:

 

回避型依恋者常有多种形式的回避型行为,如无视冲突的存在、否认发生过的事,或者通过物质依赖缓解自己的不适感。

 

有时,他们也可能做出更微妙或耐人寻味的回避型行为。比如,努力取悦他人、过分专注于帮助他人而忽略自己……

 

但无论何种反应,回避的核心和本质都是保护自己免受愧疚感或负罪感的困扰。

 

回避型依恋者通常有如下特点。


·很独立,很自主,善于独自应对各种情况。


·很少抱怨,但会间接地表达不满。


·与人谈论的更多的是事物和想法,很少谈论自己。


·可能会觉得自己记性不好,或被别人认为记忆有问题。


·更倾向于以尽可能快的方式处理冲突,有时甚至会投机取巧。

 

3)焦虑型:

 

焦虑型依恋者最大的恐惧便是被自己所关心的人抛弃。

 

在交往过程中,即使有什么非常细微,细微到旁人根本注意不到的东西触发了这种恐惧,他们也会非常惶恐。

 

他们可能并不吝啬对自己所关心之人表达需求,尤其是情感方面的需求,但他们沟通的方式却可能把那些能够给他们提供支持的人越推越远。

 

随后,无助和绝望之感几乎接踵而至,以至于在对方做出反应之前,他们便会“先发制人”地表达对对方的失望。

 

很多时候,即使焦虑型依恋者自身正处于迫切需要帮助的处境,他们寻求支持的方式也总是会轻而易举地令人厌恶或惊恐。

 

具有焦虑型依恋的人,通常有如下表现。


·对自己所关心的人极其慷慨和体贴。


·能很敏感地察觉自己关心之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变化,担心自己会被抛弃。


·倾向于向自己关心的人倾诉感受。

 

·倾向于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归咎于他人(如“是你让我变成这样的”“是你逼我这样想的”)。

 

02

如何打破「依恋障碍」

 

1)

对于焦虑依恋的人来说,第一步,尝试逐步接纳你的想法、情绪和身体感受,正是这些要素构成了你在人际关系和相应的经历中独一无二的体验。


原谅你过去所做的无用功,原谅你曾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同时,在发展和改善自我的历程中,你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同情心。


为了打造安全的关系,你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与别人交流时,保持耐心,同时不要忘记提出自己的诉求。


·要知道,别人无法满足你的需求,并不是在有意为难你。


·在尝试修复依恋关系时,确定双方的感受。

 

2)

如果你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回避型依恋倾向,并且这种倾向对你的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那么,首先,请不要责备自己。


这种行为模式是在你当下做出决定的很久之前,甚至是在你幼年时就建立的。


若没有他人的经验来为你纠正早期创伤留下的行为模式,你通常无法从中脱离,甚至会自我感觉良好,依然按照你熟悉的方式行事。


以下是帮助你建立更安全的人际关系的参考步骤。


·正视自己的需求,它们应当得到满足。


·和你所关心之人一起练习,学会向对方分享你的信息,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


·学习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解决差异带来的问题。


·学会辨别你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并在对方被你伤害时,与对方一起修复你们的关系。

 



03一个人改变很难,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不健康的依恋」像是一个痛苦沼泽,越逃避就可能陷得越深。


但我们很难做到直面自己的成长经历、梳理自己的情感缺失,自己有时无法察觉童年时期、青春时期是如何被对待,又如何造成的目前的痛苦,这些都需要他人站在其他角度去观察。


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能够降低痛苦并且快速解决当下困境。挖掘出导致今天这样关系模式的潜意识原因和动机,修复自己早年的心理缺失,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定的自爱能力。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乐享心理课堂,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性格开朗并非抑郁症“绝缘体”
下一篇:解析童年创伤,疗愈“内在小孩”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