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这样说话,让人感觉好多了

发布时间:2023-12-18   浏览:

明明是关心,说出来却是责备;

明明可以坦荡讲述,却让对方做阅读理解;

明明想制造幽默,却令他人有被冒犯的不适……


学会好好说话,是许多人需要直面的课题。


先来一起看看网友们提供的,关于好好说话的一些避雷要点:


1)有话直说,不设潜台词


网友@柯灵:


有一次闹别扭,男朋友跟我说: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不要拧巴着说。


比如,你想让我拖地,不要说“你不拖地是嫌家里很干净吧。”而是说“你有空时可以拖一下地吗?”


细想起来,我好像很擅长正话反说。明明想让他多穿点衣服别感冒,到了嘴边就成了,穿这么少,看来某人没得瑟够……种种此类的怪调,实际上如果我直接说出想法,男友也会支持照做,但我就像刺猬一样,偏要用负面情绪扎他一下。


别总将真实的想法隐藏,却又期待对方能够发现。


2)不做“反问句小能手”


网友@孟博:


“手机放哪儿了?”

“我怎么知道?”


“现在的专业,找不到合适的实习。”

“当初是谁非要选这个专业的?”


“放在这个位置,对吗?”

“你问我、我问谁?


“我朋友要结婚了。”

“你以为别人都像你?”


“前面是向左拐吗?”

“不然呢?”


……


讲真,这种沟通无效且让人不好受。


3)这些“四字”劝慰……不说也罢


网友@何意:


大度自勉可以,劝人时要慎重,因为不在其境,不知其苦。


慷他人之慨容易,感同身受别人的难,少有人做到,毕竟,“被偏爱的人永远不了解天平另一端的人的心情。”


4)有些梗,并不有趣


网友@葱花香菜:


“今天去超市,发现车厘子涨价就没买……”

“工作这么多年还没实现车厘子自由?不应该吧”


“什么时候能把钱给我呢?家里急用。”

“哈哈,我凭本事借到的钱为什么要还呀?”


“你刚才说得不太懂,能解释下吗?”

“你品,你细品。”


你以为的笑点和妙趣,可能是对他人的失礼与冒犯。偏偏总有人不懂这点。


5)克制“好为人师”的冲动


网友@小咪:


当有朋友倾诉烦恼时,往往会勾起一些人表达自我的欲望,就像彰显社会经验与头脑智慧的机会来了一样,不自觉奉上一堆大而无用的建议:你这样做呀,你那样做呀,你离职呀,你怎么不跟他分手呢......


可是这些评判的背后语言往往是:你做得不够好,我懂得比你多,我拎得比你清。


但有时倾听就足够了,尤其对于受伤的人,一个安静的树洞,胜于居高临下的建言。


6)一句伤害,可能是别人心口拔不出的钉子


网友@洋洋:


非暴力沟通,去表达事实、感受和需求,而非攻击、贬损对方。


比如,当你恰好疲累,有人却想和你继续聊天时。


暴力的沟通就是:你怎么这么烦,你能不能少啰嗦,还有比你更自私的人吗?措辞和语气充斥着谴责与定性。


此时,不妨温柔而明确地表达一种态度:我今天累了,需要休息,改日再聊更好。


心理学有一句名言,叫做“不带敌意的坚决”,维护边界,表达立场,尊重了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时,也避免了语言暴力带来的局面升级与心灵伤害。


我们每天都在与人说话,如何判断这些对话是给彼此制造交流的快乐,还是带来了困扰与伤害呢?


这其实需要一定的觉察与反思能力。


也许我们有时会感觉不到那些“不好的话”有什么,也忽略了一个事实:有一些话非但不会消失,还会顽固地留在别人的记忆中,产生隐蔽而持久的影响。


每一次不好好说话,就像在关系的瓷器上,划下一道细小的裂纹,终有一天瓷器会毫无征兆地碎裂,留下出语者,一脸无辜地惊骇。


而且,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在亲密关系里,家庭单元内,越是亲近的人,越爱不好好说话。


那些“不友好的表达”,有时是绵里藏针的打击,有时是伤人于无形的调侃,有时是没来由的愤怒与宣泄,还有的时候,不好好说话是一种心理意图,想要强调某种存在感,吸引对方的关注与在意,尽管这并不明智且常常适得其反。


它会让两个心灵陷入共同的泥沼而无法相互营救,都感到无力,都因为对方无法理解自己而倍加失望。就像荣格说的,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没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重要的感受。


好好说话,就能让对话的通道多一些顺畅,少一些阻滞。当我们抱着尊重、理解、关爱的初心,去表达自我,聆听他人时,对话就会流向温暖的深处,人与人之间才有可能触碰到彼此精神的内核。


如果你还想问,那我没有高情商,也不擅长表达的技巧,该如何与人交流呢?


答案很简单,“真诚”就是最有效的。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智浩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当孩子心理出了问题,几个最常见的外在表现及应对建议
下一篇:朱光潜:做人最难的事是“认识自己”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