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一个能帮助自己快速成长的方式:深度思考

发布时间:2024-01-24   浏览:

一个浮于浅显而懒于思考的人,更大概率会陷入平庸的困境。甚至有些回避思考的人,人生好似总在原地打转,重复的遇到相似的人和事。


而通过觉察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的提升,我们会越来越能清晰的探寻事物的本质,并帮助自己走出这种“强迫性重复”,获得成长。


可以说,思考的质量,决定人生的质量。


今天的文章会给大家提供一些练习深度思考的方法,现在就用起来吧~~


方法一:

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化被动为主动


釆取被动方式学习与工作的人,往往停留于简单的信息堆积和大量记忆,看似努力,其实并不怎么耗费脑力,只是把时间消耗在简单重复的操作上;


而主动学习不仅需要大量的思考,而且需要直面知识盲区,既耗费脑力,又要面对自己的笨拙,只有心态强大、具备正确学习认知的人才能胜任。


因为,主动输出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并且能把知识储备有序地组织起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调用。


想要搭建起个人的知识体系,不妨试试这几种方法:


1)检索式学习:


通过主动回忆的方式,用关键词检索知识,用回忆和反复实践来真实检验学习的掌握情况。


内在的编码系统,不仅可以为之后的刻意练习明确方向,而且能够形成长期记忆。


2)框架式学习:


先搭建知识框架,再往里面填充细节,使零碎的知识形成体系。


如此,不仅能够把书从厚变薄,还能在需要运用知识时快速通过关键词联想相关知识。


3)费曼学习法:


这种方式强调,要用自己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观点表述出来,只有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才能简化观点之间的联系,并用简化的语言向其他人解释清楚。


方法二

进行注意力与时间的双重管理,摆脱“低效努力”


低效勤奋者往往不愿深入思考,以为花了精力就等同于积极上进,很多时候只顾着低头蛮干,沉浸在“努力”的过程里。这却往往导致看似努力,实则收效甚微,除了自我感动,没有任何用处。


真正的高效努力,不只是拼时间、拼过程那么简单。而是能够把注意力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配,看见自己的内心需求,找对方法,及时复盘,高质量地努力。


想要摆脱“低效努力”,不妨试试这几个方法:


1)定准目标,以结果为导向:


以具体任务为导向,从只在乎时间投入和过程积累的误区中走出来,学会“以始为终”,限定时间,集中状态。


把握好节奏,把子弹打在最有效的阵地上。


2)任务分层,合理分配工作:


划分好轻重缓急,将不需要沉入状态的事务,安排在不怕被打断的碎片时间进行;将需要长时间投入的工作,安排在固定时间和场所进行。


3)跟踪复盘,找到高效方法:


尝试做记录,从过去的每一天中,筛选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不断整合、总结和纠错。


方法三:

找到自己的高成长区,勇于试错


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在于你的时间、精力投入在哪里,是选择低成长区还是选择高成长区。


低成长区是指那些你熟悉与熟练的并长期重复进行的工作,高成长区则是可以驱动个人发展与进步的工作。


从低成长区进入高成长区,是深度思考的进一步升级。


1)主动冒险,做困难但很重要的事:


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从圈内要延展到圈外,要获得新的知识,要习得新能力,必然伴随着阵痛。面对未来可能经历的不可承受之重时,我们与其被动受苦,不如现在主动尝试。


2)敢于破局,不断拓展自身边界:


在这个世上,没有所谓的一劳永逸,更没有让余生躺平的高地。不断打破边界,深耕技能、突破认知,才能让内心世界的航船和外在世界的浪潮一同前进。


3)折腾自己,保持敏感:


没有变化,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危机。在这个多变、快变的时代,试图一直待在完全安全和封闭不变的环境里,才对自己未来发展埋下了最大的隐患。


敢于迎接挑战,才能将每一个危机,都转化成你未来的机遇。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朝阳心理健康,原文标注出处"人民论坛网"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抑郁了,要不要辞职和休学
下一篇:教育孩子时,家长的“越位”与“失位”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