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过度自责,是这样伤害我们的

发布时间:2024-02-14   浏览:

你会经常自责吗?

 

自责的声音,对每个人来说也许都不陌生。


在事情不如意时,我们常常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将自己鞭策得体无完肤;又有一些时候,我们也会把指责的手转向他人,将一个人的内心戏,变成两个人的相互指责和争吵。

 

究竟是痛苦引发了自责,还是自责引发了痛苦,说不清楚。

 

清楚的是,无论是一个人的自责,还是两个人的相互指责,对于我们的身心而言都是极大的损耗。


01.

自责,将愤怒指向自己

 

晚上看了几集电视剧后,自责的声音来了:“你一点儿自我约束能力都没有!”;业绩不达标,自责的声音来了:“你也太弱了,你看看同事小A多厉害!”

 

这些自责的声音不太一样,但又都一样,无一不在诉说着你对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更可怕的是,这些声音不会只出现一次,它会通过无限次的循环,让你知道,让你感受到你有多么的糟糕。


有时候,你还可能会因为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没有做好,就对自己大发雷霆,会总是轻而易举就发现了自己的瑕疵,并把它放大,继而愤怒不已。


如果每当看到那些瑕疵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无论如何都无法被修补的残缺感。


这也就是说,无论你是责骂自己100遍,还是责骂自己10000遍,其实都无助于让身上的瑕疵减少、不见。


02.

指责,将愤怒指向他人

 

容易自责的人,也会不自觉地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他人。


这个时候,你会感觉自己像个刺猬一样,瞬间炸毛。


对孩子说:“你看看XX家的孩子多听话,再看看你没一点素质。”

对伴侣说:“你简直就是个废物,什么都做不好。”

对陌生人说:“你真是一点儿都不专业。”


每一句指责的话背后,无一不在传递着一种感觉:挑剔。

 

可是,将愤怒指向他人,并不会让你感觉自己很好,只会令你们两败俱伤。你的痛苦并没有减少半分,不仅如此,你还会让和你相处的人感到十分痛苦,痛苦在小空间里发酵,无疑是一种酷刑。

 

没有谁喜欢被挑剔,也没有谁,真的可以在被挑剔中变得完美。


自责、指责、愤怒、挑剔,种种状态叠加,只会令人进入到一种状态里去,那便是不幸。

 

这个时候,你看什么都是不顺的,满身戾气的你断然不会喜欢这样的自己,即便是好事也会绕着你走。

 

那该怎么样才能改变不幸的状态呢?

 

答案是:从自我关怀开始。


03

自我关怀,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自我关怀有三个核心成分:善待自己、秉持静观、共通人性。

 

1)善待自己

 

在《自我关怀的力量》这本书中,有提供过2个练习方法:

 

练习一:拥抱练习,如果我们正感觉遭遇痛苦,不妨给自己拥抱,每天多次,至少练习一周。

 

练习二:觉察自己在何时会自我批评,然后,把内心批评者的话语以亲切、友好、积极的方式重新编排。


2)秉持静观

 

对此刻发生的事情,保持清醒和非评判性的接纳,也就是直面现实,正念地活在当下。


3)共通人性

 

感受到与他人之间在生命体验上的契合,而不是被自己的痛苦所孤立和隔离。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所遭遇的,别人也在遭遇,你并不是孤单一人。


与他人共通,我们与别人就有了关联感,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且不需要向外界索取,我们自己就能给予自己接纳和归属感。


但自我关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是一种能力,需要练习才能提升。尤其是情绪上头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忘记这一点,而是困在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里,轮回打转。

 

这时候,可以试试【倾诉】

 

倾诉能让你从稠密的情绪和混乱的想法中走出来,帮助你觉察自己,重新编排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共通之处。


善待自己、关怀自己,才能让你的情绪得到真正的安抚,让你的内心变得真正澄明,由此产生的想法和行动才是真正有效的,才能让你收获一种更加舒适的生活。


如果你有比较善于共情和理解他人的朋友,他刚好还比较有空,可以向朋友倾诉;或者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倾听的同时,他还能和你一起分析找到更切实的途径解决问题。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公众号:心灵成长家园,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应对焦虑感的5个方法
下一篇:故事:婚姻里的良性循环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