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放下托付心态,“内外”兼修,才能建立你自己的“支持系统”

发布时间:2021-08-24   浏览:

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

他会成为你的习惯,

当分别来临,

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

而是你的精神支柱。

——宫崎骏


4-210R40U910358.gif

 

人们诸多悲剧产生的根源,往往就在于对一段关系寄望过深。

 

我们咨询中常常看到,很多悲剧之所以会发生,就在于一些人把自己生活的希望,甚至一生一世的幸福,完全寄托在了某个人或某件事物上。

 

这种“寄托的幸福”,特别容易破碎或幻灭。

 

不管这种寄托关系是父母子女关系,还是夫妻、情侣关系,更或是工作事业关系。一个人只要在一段关系上寄望太深,把精神支柱完全托付于这段关系时,那“可怕的悲剧”就很容易发生。

 

而一旦这种寄托关系崩塌,对我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作家李筱懿曾讲过一段和朋友的对话,她这一个朋友,管理女子监狱已经20年了。

 

作家问:“女人通常因为什么原因犯罪?”

 

朋友答:“大部分是因为感情问题。”

 

作家又问:那女性犯罪年龄应该都比较低吧?年轻自控力弱,容易想不开做傻事。”

 

朋友摇摇头说:“还真不是,反而是三四十岁犯罪的最多。”

 

作家觉得奇怪:“为什么呀?”

 

这位朋友回答:“因为情感问题而产生的苦闷,在年轻的时候兴趣广选择多,不会想不开就把自己往绝路上逼。而中年不同,很多人把爱情当做人生的全部,当做人生唯一的支点,那么某天这个支点一倒,整个人就会完全崩溃掉,这就是很多女人犯罪的原因。”

 

这位朋友还总结说:“这不仅是很多女人犯罪的原因,也是很多女人自杀的原因。在我们这个国家,生活中只有一个支点的女人太多了。

 

有人把爱情当成一切,有人把孩子看作所有,有人把工作当作唯一。所以一旦爱情失败了,一旦孩子出事了,一旦事业受阻了,她们就特别容易自杀。”

 

其实不仅是女性,男性也一样的,凡是生活只有一个支点的人,在遇到重大负性事件的时候,都特别容易钻牛角尖。

 

所以,一个人啊,在生活中、在生命中,都应该多建立几个支点。不要只把爱情当做唯一,不要只把孩子当成唯一,不要只把事业当成唯一。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真的挺深刻的。它还有一个潜在的含义:绝对不能只依赖某一个维度的关系。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较多时,就更能承受部分关系的变化而保持大盘不崩。

 

  4-210R40UU13D.gif

 

另外,对于需要精神寄托的人来说,提升内在自我的力量是更重要的一个途径,兴趣爱好也是支撑我们精神的一个重要维度。

 

曾看过一部电影,韩国著名导演李沧东的文艺片《诗》,主人公是一位已经66岁的女人美子,她没有丈夫,与女儿分开,与读初中的外孙独自生活,靠做钟点工赚点小钱。

 

日子虽然清贫,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对生活的热爱,时髦的打扮甚至掩饰了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

 

美子酷爱诗歌,不仅经常参加诗歌朗诵会,而且开始学习写诗。她总是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捕捉随时可能出现的灵感,然后把它们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想要写出美丽的诗歌。

 

她观察阳光下的树,捡起落在地上的杏子,蹲在地上看路边的小花,捕捉随时可能出现的灵感。生活有痛苦有麻烦,但是她最终用诗歌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最后,她终于写出了自己的诗:

 

你在那边还好吗?

感到孤独吗? 

日落时天空还会变红吗?

鸟儿还在通往树林的路上唱歌吗? 

你能收到我不敢寄出的信吗? 

我能表达我不敢承认的忏悔吗? 

时间会流逝,玫瑰会枯萎吗?

 

面对变化无穷的生活,有人喜欢赏花、喜欢练字,有人热爱阅读,热爱运动...... 

 

每一层关系、每一个自我的兴趣爱好,就像蜘蛛网上的一根线,而人就站在那个节点上。一根线断了,其他的线就会分担更多的力,继续把这个人支撑起来。

 

- END -

 

内容来源网络,编辑、整理自公众号:智慧心理疏导,原文未标注作者

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注明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常说这四句话鼓励孩子,他/她的人生注定不一样
下一篇:4个调整“讨好型人格”倾向的切入点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