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心理学家阿德勒给父母的5个忠告

发布时间:2022-04-12   浏览:

都说亲子教育是一场历久弥新的修行,为人父母,大概是天底下最难的职业之一。为了把孩子培养的更加优秀,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

 

与佛洛伊德和荣格被誉为“心理学三巨头”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以他的个体心理学影响了很多人。


4-220412094240318.jpg

 

我们今天就一起看看他在亲子教育方面,给父母们的忠告:


01

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个体心理学的其中一个基本理念为:“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追求价值感与归属感”。孩子也不例外,他们好行为与不良行为,背后都映射着对价值感与归属感的追求。


对此,阿德勒说:孩子所有不当的行为只是为了引起注意,不成为所有人的关注焦点就不肯罢休。


有的孩子听父母的话,用乖巧的行为获得父母的关爱;有的孩子刻意暴露自己的无能,设法引起父母的注意;还有很多孩子会在无意识中模仿父母的言行,借此证明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


另外,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行还有一个潜在的目的,即渴望拥有父母手中的权力。因为在孩子看来,威严的父亲和强势的母亲都是家庭权力的象征,模仿他们的言行意味着自己也可能会有那样的权力。


这些孩子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表现的方法不同罢了。都是通过不断地表现和模仿(好的或坏的)来凸显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通过父母的反应,找到让父母持续关注自己的方法。


本质上是希望借由这种方式强调自己的存在、得到父母的关爱,并试图得到父母手中拥有的权力。


而且,孩子们所使出的不同手段,往往会一直使用到成人之后,这也深深影响了其性格的养成。


02

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孩子通常会努力回应父母贴给自己的标签,甚至不惜伤害自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一旦不符合父母的期待,也许就会被抛弃,就会不被父母所喜欢。

 

比如:“你真聪明!”这样的评价,当孩子听到父母这样夸赞自己,为了回应父母的期待,会不断督促自己“一定要非常聪明”,甚至会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地“发挥聪明”,以此回应父母给自己贴的标签。对于“听话的孩子”“有责任的孩子”“容易害羞的孩子”等标签也是如此。


此外,当父母向别人夸赞自己的孩子时,孩子因此得到了更多关注,从而会更积极地回应父母的期望。


不过阿德勒认为:一旦孩子不想再背负任何责任,不再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同,他就会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


对此,父母自然会有一种“遭到背叛”的感觉,有些孩子也会出现内疚和自责等等问题,但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大多数人此时没有意识到:之所以采取这类的不良行为,是因为孩子的身心已经无法负荷父母的期待了,才这样试图用以自我保护。


所以,父母不能让自己的期许和标签束缚孩子的人格发展,而要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孩子有机会和不带负担的选择他感兴趣的事物,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03

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基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


根据阿德勒人格理论的观点:孩子首先接触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把身边的人和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通常是父母。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接触以及亲子关系的发展趋向,也形成了孩子与他人关系发展的基础。


如果父母对孩子采取一种积极的合作态度,孩子就倾向于与其他人合作;如果父母经常采取消极的态度,那么孩子就容易排斥他人的接近。


可以说,父母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以及与他人的相处模式。


不过,阿德勒的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自我决定性。他同时认为: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目的地生活着,且都有机会选择未来的生活方式。


因此,在家庭中,孩子也是如此,对于父母的行为,他们如果能有意识的予以区别,不盲目的照单全收,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选择接受其中自己认可的部分的。


那么,你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受的父母对你的影响么?


究竟是接受父母的想法,还是将父母视为反面教材,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定。你也可以选择接受其中你认可的部分吧。


04

斥责和威胁,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想尝试新的东西,父母的斥责——“不行!你不能这样做”,也许会暂时迫使孩子停止行动;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错,父母的威胁——“要是再这样做,就没晚饭吃”,也许暂时能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思。


但是“斥责”“威胁”和“处罚”都只能求得一时的效果,非但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勇气、受到伤害,夺走孩子挑战困难的活力,使孩子要么就此消沉,要么我行我素、不管不顾,反而成为让孩子染上恶习的最佳训练方式。


阿德勒就认为:一味地斥责和威胁,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和勇气,产生“是我不好”“我做错了”“我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等负面情绪,一心想要逃避问题, 做出更多的不当行为。与此同时,“ 斥责”“威胁”和“处罚”会让孩子心生怨恨,变得难以沟通,甚至独断专行。


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不能以“ 斥责”“处罚”为教育手段,而要从了解孩子开始,以平等的视线与孩子进行良性的沟通,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


05

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


阿德勒心理学中提到的亲子教养与教育,并不主张用奖励来引诱孩子表现适当行为的溺爱教育,也不认可容许孩子为所欲为的放任教育,当然更不是靠惩罚来制止偏差行为的强硬教育。


他认为:教育孩子就像是脚随时放在刹车上,除非必要否则绝对不要贸然踩下去,不然就可能破坏孩子之前的努力。

 

很多父母都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这些太危险,不要去做”,事无巨细地过问孩子的每一件事情,什么事情都不肯放手让孩子去做,“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或者“这样不行,那样才可以”。


但是,孩子本身就是充满想象力的,有强烈好奇心的,这都会驱使着他们主动想要去了解世界,学习怎么生活和生存。如果打着疼爱孩子的名义,过度地干涉孩子的生活,把孩子作为弱者对待,反倒容易扼杀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行动能力。


阿德勒把“社会情感”作为自己教育心理学理论的重心,告诫父母们要做的只是从旁守护,主动、亲密地与孩子沟通,并注重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其自立和自主思考,孩子自然会获得与社会更和谐共处的能力。

 

- END -

 

图文来源网络,编辑、转载自公众号:一米阳光心理工作坊,原文未标注作者,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注明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身心修复过程中,可获得内心和谐的6个温暖途径
下一篇:批评孩子前,一定要先问这8个问题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