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孩子固执、顶嘴,往往和父母喜欢说“反话”有关

发布时间:2022-05-16   浏览:

孩子每个情绪的背后,都有一定原因,很多时候和父母有关。

 

比如,孩子出现固执、顶嘴、哭闹不休的情况,就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那样,在他们的耍赖和蛮不讲理背后,往往有着不被理解,不被接受的痛苦~~


4-22051610440RE.gif

 

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在沟通中,是习惯说“反话”,不给予孩子正面回应的。

 

原因通常有两点:

 

1)在大多数父母的心里,总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孩子的要求都是有问题的,总喜欢用说教的口吻和孩子交流。

 

2)父母觉得和孩子说事情的时候,越是说严重一点,恶劣一点,孩子更能记住,更能达到刺激孩子的效果。

 

举个例子:

 

孩子:妈妈,我想吃棒棒糖。

妈妈:你想长蛀牙吗?你不怕牙齿烂掉吗?你看看你的牙齿,就是小时候吃太多糖,才会变得这么丑的!你说你,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整天就想着吃零食......

 

孩子也许瞬间被妈妈一连串的指责、抱怨、否定给轰炸得昏了头,开始不再说话。

 

但过不了几分钟,如果是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很可能就会开始找各种理由,无休无止的哭闹。

 

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很可能会开始顶嘴反击:

 

长蛀牙也没关系呀,我不怕丑。

别人都能吃,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呢?

难道每个吃糖的孩子,都长蛀牙了吗?

学校都没有规定不可以吃糖,老师还会奖励糖呀!

 

接下来就轮到妈妈开始被孩子的哭闹,固执、顶嘴气昏头,并且开始一系列操作了。

 

这就是用“反话”来教育孩子,引发的一连串后果,关键是:一点都没有达到规劝孩子的效果。

 

相信父母们在教育孩子时,说反话最初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认识到问题,快速警醒,放弃自己的“无理”要求,但大多时候,结果都事与愿违。

 

如果同样的情况,这位妈妈不用“反话”,就从客观现实的角度,不带负面情绪、不指责的,来回应孩子,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妈妈:吃糖容易长蛀牙,为了牙齿的健康,我们要尽量少吃,最好是不要吃糖。如果这次就是特别想吃的话,咱们就吃半块?吃完我提醒你漱口~~

 

相信这样经过几次,孩子就会自动把注意牙齿、少吃糖这件事记在心里了~~

 

其实,无论多大的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感情和自尊,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增加。

 

当父母能理解到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不是需要一个指令,而是支持和帮助,那么孩子自然也是不会和父母对着干的。

 

所以,想要让孩子健康、积极、正向发展,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父母也应该给予正向的回应。

 

并尽量用最简单明了的表述,让孩子快速明白父母的真正意图,孩子也才能快速作出判断,有可能配合和回应父母。

 

互动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的有三点:

 

1)直面主题、不翻旧账

 

和孩子因为某一件事沟通时,所交流的内容就围绕这一件事,而不是总扯到别的事情上。

 

如果还把不知多久之前的旧账翻出来和孩子一起算,这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父母只需先让自己平静下来,不指责、抱怨的陈述出来以下几点:

 

针对这一件事,父母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希望孩子如何去做?不同的做法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义,不要轻易否定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重视之后,一切沟通都会变得顺畅起来。


2)说话算数,赢得信任

 

我们都知道与同事、朋友沟通,信任是基础。其实和孩子相处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虽然孩子对父母有一份天然的信任,但如果父母总是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这份信任也就会消失不见。

 

3)不争对错,关注成长

 

真正的为孩子好,不是去吓唬孩子,也不是非要和孩子争个对错。

 

而是要关注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我们的沟通当时该如何随之不断变化,用符合孩子年龄段的认知、语言和孩子沟通,平静的摆事实,温和的讲道理。

 

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孩子也自然能同时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包容,也就能多一份顺从,少一份固执。

 

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父母是一切的根源,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好的答案~~

 

- END -

 

图文来源网络,编辑、转载自公众号:宝鸡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注明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莫言:生命里,总会有朵祥云为你缭绕
下一篇:复课了却不适应,“积极调适三部曲”教你解决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