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写给家长:孩子厌学的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2-11-28   浏览:

“孩子每天到点都起不了床,问啥啥不说,已经一个月不去上学了怎么办?”

“孩子周末生龙活虎,周日晚上就焦虑,睡不着觉,周一就肚子疼,医生检查没毛病,死活不上学,他就是偷懒不想上学!”

“孩子一做作业就崩溃,一上课就睡觉,下课生龙活虎,您说他是不是厌学?我该怎办?”

 

学习这件事,几乎成了每个有学生的家庭都最难淡定面对的话题。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学习都有一份深深的无力感,因为使不上劲。就有家长和我说过:但凡我能上手的,自己上就完事了,偏偏孩子学习这件事,我怎么着急都不行;

 

还有很多家长,讲道理、唠叨、打骂等等手段通通用了一圈,似乎都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那么,该怎么办?

 

01

要明确什么是“厌学”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通常表现为对学习的认知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行为上主动远离等等,会消极对待学习活动。

 

从心理学角度,如果到了厌学症的程度,那么是指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化的行为反应模式,身心都会参与的程度,除了负面情绪表现,甚至还会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出现一些躯体上的表现。长期的身心痛苦,会使得孩子间歇不去上学,严重的甚至休学在家。

 

具体可以表现为:

 

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

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

即使没有外界干扰,注意力也常不能集中;

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

不愿大人过问学习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表现烦躁、转移话题;

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上学前就有“肚子疼”、“头痛恶心”等躯体化症状;

 

很多的孩子在家期间可能没有异常症状,有些甚至可以安心读书,可以看电视、做点心、玩游戏等,一旦要求上学就情绪失控、焦虑暴怒,失眠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烧等。去医院检查,常常没有器质性疾病,同时,那些无力和身体症状对孩子来说是真的,需要从心理方面来理解。

 

因此,当大人们不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形成原因时,最初会常常觉得孩子是懒,甚至手机和网络,网瘾这件事也成为他们用来解释孩子问题的原因,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结果:很多孩子恰恰是用手机来逃开那个他不能应对的压力。

 

其实,“爱不爱学”和“上不上学”这是两件事,孩子都是天生爱学习的,学走路按都按不住,学画画满墙涂鸦,小时候说学点什么的兴奋劲儿,这些都是证明。

 

后来,为什么会出现调查数据中近50%厌学比例呢?

 

02

要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好好想想,学龄孩子主要环境无非家里和家外,因此,探寻厌学的原因可以从两个空间里的几重关系入手——父母、老师、同学、自己来分析。

 

和父母有关的原因:

 

1)家长对孩子学习过高的期待和对未来过度的焦虑,或希望孩子成为“精英”,或担心孩子落后于同龄人,强迫超前和过度学习。

 

而超前学习可能导致入学后知识缺乏新鲜感,造成轻慢和懈怠;同时,期待高的家长,对达不到期待标准的孩子如果严厉责罚,很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这种受伤的感觉又和学习联系在一起,就容易导致厌学。

 

2)家长功利和狭隘的“学习观”,把学习等于知识学习,知识学习等于考试成绩。

 

单一的衡量标准,让家长过度看重成绩而忽略孩子过程付出的努力;夸大了“智育”的影响,忽略了身心健康和“全人”发展,让绝大多数的孩子很难在学习中得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3)家长推动孩子学习的方式破坏了亲子关系,反而造成孩子厌学。

 

一些家长是不懂孩子的,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能力。经常用交换、催促唠叨、讽刺挖苦、横向比较等错误的方式“激励”孩子,导致孩子失去学习信心,亲子关系破坏,孩子就会用家长最在乎的学习来对抗家长,导致厌学。

 

4) 不良的家庭关系或父母糟糕的身心状态,使孩子没有足够的心力来应对学习,严重的可能出现抑郁、自残甚至轻生。

 

对孩子来说,父母最重要,学习没那么重要。在大量的咨询个案中往往会看到:当父母的婚姻出现问题,比如争吵、冷战或离婚等,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问题。此时,孩子心灵的声音是:“如果我有问题,你们要一起照顾我,你们就能和好了”。

 

有觉知的父母会觉得可能是家庭关系不好影响孩子学习,更深层可能是孩子牺牲自己的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厌学”的孩子来转移婚姻矛盾。我常常看到那些本来在闹离婚的夫妻,在孩子出问题之后,暂时不提离婚了,一起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5)有些孩子因单亲或留守,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引领,或生活在单亲父母的负面情绪里,有时甚至成为家长的情绪出口。

 

长期养成性格孤僻自卑的倾向,学习积极性受到压抑,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厌学。

 

和老师、同学、学校环境有关的原因:

 

1)和老师的关系。

 

学生厌烦某些老师的特质、行为或者教学方式。比如,有的老师过度严苛,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一旦学生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就觉得是对抗和叛逆,自己权威被挑战,让学生感觉老师强势、专制、缺少对人的尊重,进而想对抗。学生就可能因为讨厌这个老师,进而厌学该学科。

 

那些习惯性拖堂、占用其他课、教学单调乏味、满堂灌、不容置疑的老师和他们的课堂也很容易引起孩子厌学。没想到吧,拖堂竟然是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的理由,而且这个现象非常普遍。

 

我们在咨询工作中也会发现,很多时候,老师的特质和行为让学生感觉讨厌有时也不完全和老师有关,更像是一种投射。比如,有严厉妈妈的孩子往往对严厉的女老师特别有情绪,和语速很快的爸爸关系不好的孩子,遇到一个说话太快的男老师也可能更容易对抗或者不耐烦……

 

2) 学校评价反馈体系相对单一,“分数为王”让很多孩子在学校的环境里不容易得到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

 

诸多和学习没有直接相关的管理制度,比如,头发的长度、发型的要求。这是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抗拒的点,事实上和学生花在伺候头发的时间比起来,对抗情绪带来负面影响要大得多。

 

3)和同学的关系。

 

千万不要忽视孩子在学校的同伴关系,这是学生时代影响极大的关系。一个在学校没有朋友,不受欢迎,被霸凌甚至只是没有“圈子”的孩子孤独无聊、恐惧无助,厌学是非常常见的。

 

而且,其中不乏老师喜欢的优等生。即使成绩好也不能弥补在学校不受欢迎,没有归属带来的痛苦。就像成人在单位,人际关系不好还要朝夕相处一样,也会恨不得辞职。孩子也可能因为人际关系的痛苦而想要逃离学校的环境。

 

和孩子自身有关的因素:

 

有的孩子因为先天和后天因素,学习能力不足、生活和学习习惯不好、专注力不够,学习效果差,长期跟不上节奏导致自卑、没有价值感;

 

有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敏感内向的同学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像绷紧的弦;

 

社会交往能力不足,极少顾及他人感受,导致被孤立,不敢争取也没有机会为集体做事,导致在学校没有归属;

 

还有的秉持偏差的读书无用论,没有目标、缺乏动力、对抗家长和老师,结交损友导致厌学……

 

还有一类孩子,他们有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精神类的问题,有时症状和厌学非常相似,在诊疗中,是要区分清楚的,他们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厌学是其他的身心疾病。

 

03

如何提供帮助?

 

1)从调整家庭功能方面入手:

 

父母调整改变自己关于学习的信念,建立“大学习”观,放下完美期待,用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支持孩子学习。引导他们多关注生活,而不过度关注分数,才能化解学习压力、克服考试恐惧,偏科等问题,这点对厌学的优等生尤其重要。

 

保护孩子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事,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不把学习当成奖惩,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给孩子支配感和主动权:学习是自己必须要做的,终身要做的,也是自己的权力。

 

家长要学着管理自己的情绪,放松地面对孩子的学习,避免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因紧张焦虑记不住知识还伤害了亲子关系。时刻要记得: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给孩子爱和接纳,不把爱作为筹码,绝不因为学习破坏亲子关系,这样才能找到机会引领孩子。

 

协助孩子制订适宜的学习目标和可行的学习计划,掌握科学方法,不对孩子强迫性"学习指导" ,教孩子学会总结学习经验和规律, 辅助孩子培养自主学习和阅读的习惯;引导孩子科学用脑,轮换科目学习,消除孩子学习的单调感,将"游戏"导入学习过程,科学作息,根据生物节律帮孩子找到学习的黄金时间。
经常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学习过程带来的成功经验和快乐,要多欣赏肯定,少批评比较,给孩子学习信心。比如,多向孩子请教,让孩子有机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挥优势。

 

有意识的排除电子产品和游戏对孩子学习的干扰,成人也不要忽视自己娱乐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孩子只会看你怎么做,不会听你怎么说。父母持续学习成长,培养自身做孩子学习的榜样,经营好婚姻和家庭,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的空间学习。

 

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孩子贴“厌学“的标签,懂孩子才能爱孩子

 

2)从家校合作方面入手:

 

不要轻易认为,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人际关系困境只是小事,经常和孩子聊聊在学校发生的事,成为孩子最信任最安全的人,让孩子在深陷校园困境的时候,有可靠的求助对象;平时也要把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避免人际关系困难带来的厌学。

 

孩子最初都极其尊重和信任老师的,如何让这份天然的优势长久发挥作用?

 

家长保持家校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及时和老师沟通孩子的需要,老师懂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因材施教,争取让老师的每一份关注都能变成支持孩子学习的助力。

 

3)从孩子自身认知、负面情绪入手:

 

即使两个同样“厌学”表现的孩子,内在的心理动力,以及成长的能力都可能千差万别,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是要抓住最核心的目标:

 

要帮助孩子从心底理解,学习是支持一个人完善自身的重要工具。

 

如果把学习、考试凌驾于人之上,成为评价自己太重要的、甚至唯一的维度;或是用不学习的行为来表达自己,来作为满足自己内心某种需要的工具,那么,“厌学”只是生命内在的反抗。

 

而我们一直都有权利可以选择其他更有效的“反抗”途径,比如,找到最根源的问题,直面并解决;找到自己,更有力的活出自己,提升自己来勇敢面对关系中、学业中的挑战。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元玺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60秒内就能让自己感觉更轻松的4个方法
下一篇:7种症状,在提醒你关注孩子的焦虑症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