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告别 “管教”,引导孩子自主思考

发布时间:2025-10-11   浏览:

许多家长总在 “管孩子” 上耗费大量精力:催起床、盯作业、纠正行为......可往往家长越管越累,孩子也越管越抵触。

其实,比 “管” 更能滋养孩子成长的,是让他们学会自己 “想”—— 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该怎么做、做错了如何改进。


这种自主思考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家长用科学的方式慢慢引导,让孩子从 “被动听话” 变成 “主动探索”。

01
别用 “指令” 代替孩子的 “思考”

很多家长的 “管”,本质是用自己的判断直接覆盖孩子的想法。


比如,孩子出门前纠结穿哪双鞋,家长一句 “穿运动鞋,方便跑” 就结束了孩子的选择;孩子画画时把天空涂成粉色,家长立刻纠正 “天空是蓝色的,不能乱涂”......


这些看似高效的 “管教”,实则剥夺了孩子独立判断、探索认知的机会。要打破这种惯性,家长需要先学会 “慢半拍”。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别急着给答案、下指令,而是留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反应。


比如,孩子找不到玩具,别急着帮他找,而是问:“你最后一次玩玩具是在哪里?当时你在做什么?”;孩子不想吃蔬菜,别强迫 “必须吃”,而是说:“你觉得蔬菜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如果和你喜欢的沙拉酱拌在一起,会不会不一样?” ......


这种 “慢半拍” 的引导,能让孩子逐渐养成 “遇到问题先自己想” 的习惯。


02
用具体问题帮孩子打开思路

对年龄较小或刚开始学习自主思考的孩子来说,直接让他们 “自己想” 可能会无从下手。这时家长需要搭建 “思考阶梯”—— 用层层递进的具体问题,帮孩子逐步打开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比如,孩子搭积木时,塔总是倒,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观察问题:“你看,积木塔倒的时候,是下面先塌还是上面先塌呀?”

分析原因:“你觉得为什么下面会塌呢?是下面的积木放得太少,还是放得太乱了?”

尝试方法:“如果我们在下面多放几块积木,让它变稳,你觉得会不会好一点?我们可以试试看。”

总结经验:“这次积木塔没倒,你刚才做了什么和之前不一样的事呀?下次再搭的时候,你还能想到其他让它更稳的办法吗?”


这种 “观察 - 分析 - 尝试 - 总结” 的提问逻辑,就像给孩子搭了一级级思考的台阶,让他们能顺着台阶一步步探索,慢慢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03
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很多家长不敢放手让孩子 “自己想”,是怕孩子想错、做错,走弯路。但实际上,“试错” 是自主思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 孩子只有在亲自尝试、经历错误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为什么错”“该怎么改”,这种从错误中总结的经验,远比家长的 “正确指令” 更有价值。


比如,孩子第一次自己整理书包,可能会把书本放得乱七八糟,第二天找不到作业本。这时家长别指责 “你怎么连书包都整理不好”,而是和孩子一起复盘:“今天找不到作业本,是因为书包里太乱了对吗?我们一起看看,书本怎么放才能一眼找到?是按科目分开放,还是按大小分开放?” 然后让孩子再尝试一次,即使第二次还是不够好,也别忘了鼓励:“这次比上次整齐多了,你已经找到让书包变整齐的办法了,再试试,下次一定会更好。”


接纳孩子的 “思考试错”,不是放任孩子犯错,而是在孩子犯错后,不否定他们的努力,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这种包容的态度,能让孩子更有勇气尝试 “自己想”“自己做”,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思考、不敢行动。


04
让孩子从 “想” 中获得动力

自主思考的习惯,需要 “成就感” 来滋养。当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问题,哪怕是很小的问题,家长也要及时肯定,让孩子感受到 “我自己想,就能做到” 的快乐,从而更愿意主动思考。


比如,孩子自己想办法拼好了复杂的拼图,家长可以说:“你刚才拼的时候,一直对着图纸看,还试着换了好几种拼法,最后终于拼好了,你一定很开心吧!妈妈看到你很会自己想办法。”;孩子自己决定周末先完成作业再去玩,并且做到了,家长可以说:“你周末先写完作业,然后痛痛快快玩了一下午,这样是不是觉得玩的时候更开心了?你能自己安排好时间,真了不起。”


这种具体的、针对 “思考过程” 的肯定,比笼统的 “你真棒” 更有力量。它能让孩子明确感受到 “是我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带来了好结果”,从而逐渐形成 “我要自己想” 的内在动力,不再依赖家长的 “管教”。


育儿不是一场 “家长对孩子的管控”,而是一次 “家长陪孩子的成长”。当我们放下 “必须让孩子按我的要求做” 的执念,多给孩子一点 “自己想、自己试” 的空间,用引导代替指令,用包容代替指责,孩子终将长出属于自己的 “思考翅膀”—— 这双翅膀,会带着他们在未来的世界里,独立面对挑战,自主探索人生,成为真正能掌控自己生活的人。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宝鸡心理健康,原文未标注原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纳瓦尔:人生的44个真相
下一篇:暂无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