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

发布时间:2024-11-25   浏览:

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


每个儿童首先都必然会经历一段精神的无序期,心理活动是需要由混乱走向有序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来到世界上,当世界突然把他包围,他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即成长过程。


当我们突然从太阳下走入一间暗屋,眼睛需要适应一会儿才能看清屋里的东西。如果这时别人急于下论断,说你眼睛有问题,这显然不对吧?


所以,当孩子不按常规出牌,以致出现了各种情况都是正常的,因为他的确只是个孩子。家长们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以平常心去面对各种随时可能会发生的状况。而不至于鲁莽的下论断说孩子出了问题。


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坏事”,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花盆里——这盆名贵的花,是他爸爸刚刚从花市里淘来,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亲自搬回来的。


爸爸怒不可遏,这小子太淘气了,简直就是个破坏分子。而三岁的儿子看爸爸到处找笤帚,已经吓得哇哇大哭了。这时妈妈冲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说:“你别忘了,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养花。”


妈妈的一番话,在坚定地提醒着爸爸:孩子和花,到底哪个更重要?更何况在没有弄清楚他那么做的原因之前,就要开打,是不是在说孩子的自尊和快乐,还远远不如一盆花重要呢?


妈妈蹲下来帮孩子擦干了眼泪,轻声地问:“宝宝为什么要把汤倒在花盆里啊?”小男孩抽泣着说:“奶奶说……热热的菜汤有营养……我想让花长高高……”


这下轮到爸爸流眼泪了,孩子爱花的一颗心啊,差点儿就冤死在他的笤帚下了。


如果说孩子有什么错,那就是他们缺乏生活的经验,同时身上又实在有无穷的活力。可“生活的经验”谁不是在一次次教训里学到的呢?


再讲一个故事:


林先生的儿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学校里也不喜欢和同学们相处。他一直担心儿子性格过于孤僻,所以,时常和儿子的班主任打电话请教孩子的问题。


班主任问他:“按道理来说,性格再内向的孩子也都会有一些孩子的天性。你的儿子的确是过于内敛了。平时你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他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平时我们会给孩子树立很多‘规矩’,所以孩子心里很有谱,很少做错事情。”


班主任叹了口气:“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被你们压抑住了。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其中原因你知道吗?谁都会犯错,孩子更会,孩子犯错父母不要骂,孩子的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孩子只有试错才能懂得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这是孩子建立边界感的过程。”


听完班主任的回答,林先生很是后悔,原来自以为是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追悔莫及的她决定以后“放手”,给孩子多一点自由。


孩子有自己的灵性和天性,调皮捣蛋的性格背后是他们在推开探索世界的大门。在不断试错和被纠正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明白社会的规则。


总结一下,为什么孩子需要“试错”?


1)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


犯错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常态,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存在,孩子未经世事犯错的机会更大,所以,对待孩子家长应该把心态放得宽松一些。


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成长的路上,如果孩子没有碰过壁,就不会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里。


就像小孩子骑单车,总在跌跌撞撞中成长,从不会踩踏板到渐渐掌握平衡,中间是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和摔跤,总要是在膝盖上贴上两块创可贴才能真正学会这项技能。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李玫瑾所说的:“把孩子保护得太好对他们而言反而是错误的。让孩子自己碰壁才能更好地成长。”


大人们总是对自己的过错熟视无睹,转过头来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双标”做法不仅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还会给孩子莫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父母过度害怕孩子受伤害,所以把孩子严严实实地保护了起来,不让他们有任何犯错的机会。这样也是不对的,过犹不及。


作家珍妮·艾里姆认为: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劳动。


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做好父母的角色没有那么简单。负责的父母应该做好孩子的“保护伞”,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就算做错了也没关系,及时地引导孩子,给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长大。


2)孩子犯错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对于家长们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看待孩子的错误时,家长们不仅要看到他们犯的错误,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做错事情的原因,然后教育他们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不“翻旧账”是很重要的,比较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及时改正对孩子而言也是很大的进步了。


教育节目《变形记》里有一位城市孩子叫做王境泽,他是一个被受宠的孩子,被惯坏的他性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参加节目之后,他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性格也慢慢改善了。在家庭的帮助下,最终他也改掉了坏毛病。如今已是互联网红人的他和当时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有这么大的改变,相信他的父母也付出了不少的心力。相信孩子的改变,尊重他们的人格,看到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对家长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相信孩子有向善的心,才能够真正地改变他们。


那么,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1)了解孩子的心理


相信犯错并不是孩子的本意,在做错事情的时候孩子的内心一定也是茫然无助的。


家长是一个受到过社会教育的成年人,不可以用成年人的标准和思维去打量孩子,这样的行为会让他们很受伤。


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虽然生气,但是最应该做的首先是了解孩子为什么做错事情了。


两个孩子起了争执,自己的孩子动手打了人,父母不能只看结果,而是应该先制止孩子的行为,并且第一时间询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如果孩子动手打人是因为另一个孩子出言不逊,侮辱了自己,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教育的方式就有所不同了。


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内心,走进了他们的心里,才能够真正地做好孩子的指路明灯,告诉他们路应该往哪走。


2)重复教育


请始终坚信一个观点:时间看得见。精进的人生需要时间的磨练,只有不断积累、锻炼自己想习得的技能,那么通过时间的积累,最终一定能够实现。


这样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毅力。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要孩子改变自己的天性实在太难了。


就像开朗外向的孩子大多做事情都马马虎虎,想要他们变得仔细一些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家长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去劝导和教育,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


特别是当孩子上学之后,每回考试都有这样粗心大意的坏毛病,家长一定会很头疼。但是想要改变孩子千万不能因为难办而放弃。


孩子出现一次问题就告诉他一次,并且和他一起探讨该怎么做。一次一次的努力,相信总会有改变,只有家长不放弃,孩子才能真正做出改变。


再和你说句贴心话:


听话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孩子的懂事大都是父母教育得好,所以,千万不要眼红“别人家”的孩子。


只有真正接纳自己孩子的不足,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给他们试错的空间,才能养育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汇爱成长,原文标注出处:教子有良方,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冲突,是成长的机会
下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教育的世界里,家长请行动、别空谈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