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如何疗愈原生家庭的代际创伤

发布时间:2024-12-25   浏览:

一种很少被提及,但可能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创伤形式,被称为代际创伤(也称为跨代创伤)


代际创伤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焦虑、抑郁、失眠、恐惧、自闭症等。这些表现形式都与上一代人的心理创伤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这类创伤对后代的影响,就仿佛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没有伤口的疤痕”。


事实上,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并没有经历过急性的重大创伤,生活好像也比较顺利。但奇怪的是,很多人还是不快乐,还经常有那么多的愤怒、焦虑、愧疚和抑郁情绪。


比如:上一代人在战争中遭受的创伤、自然灾害中的经历、家庭暴力、亲人离世等等。这些经历会对上一代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对下一代人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创伤会像基因遗传一样,传递到下代人、下下代人的身上,从而表现出与上辈人相类似的偏差行为。


还有一个在生活比较常见的例子是:有的夫妻生活中会发现,对方的一些坏毛病就像是遗传的,在对方的父母身上也能看到。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代际传承。


在代际创伤的情况下,症状是遗传和社会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可以在从幼儿、青少年到成人的各个年龄段出现。


01

代际创伤的症状和影响


缺乏信任

愤怒、沮丧或烦躁

不安全感和自尊心差

焦虑症和抑郁症

难以信任他人

对受伤或死亡的无理恐惧

药物滥用

解离和麻木

高度警惕

分离焦虑

反常的行为和表现

社交回避和退缩

身体健康状况恶化


以上这些都是这种创伤可能带来的问题。而且创伤的代际传递不仅会关系到后代的患心理、精神疾病的风险,还会影响后代的人际关系模式,人生理想,自我身份认同和家庭教养方式。


孩子会间接受到父母的创伤,这可能会形成代际循环。在某些情况下,父母无意中会将孩子置于导致其创伤的类似情况下。简单来说,就是父母的经历造就了他们自己,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


也许你讨厌父母的坏脾气,却也同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和情绪;也许你羡慕别人的自信和勇气,却回避成长的机会;也许你想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但总是被错误的人所吸引……这一切都很可能正是家庭代际创伤传递的结果。


可以说,代际创伤的影响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比如:某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灾难,造成了代际创伤,这些创伤在下一代人中得到了传承,也就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那些保留在我们生命中无意识的创伤并未得到解决,所以它才以一种宿命的形式重现于我们的生活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上一代人不自觉地受到那些无法被意识的创伤驱动了一些行为模式,造成了下一代人也受到了类似的创伤,也无意识地吸收了上一代人那些被压抑的、没有被充分处理的经历、情感和情绪。


02

代际创伤传递的方式


通过亲自教养向下一代传递;

以症状的方式传递

以任务的方式传递;

以认同或反向认同的方式传递;

以普遍的社会焦虑形式传递


代际创伤不仅会影响到受害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系统。家庭成员可能会出现沉默、不信任、愤怒、抑郁等情绪问题。


此外,代际创伤还会影响到受害者的人际关系,使其产生恐惧、孤独、自卑等情绪,进而影响到其工作和生活。


1)人际关系模式、生活中的“传承”

弗洛伊德把它叫做强迫性重复,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把它叫做人生脚本,还有人会把它叫做无意识枷锁,佛教里把它叫做轮回。

这几个概念基本意义大体一致,指的是儿童6岁前,与养育者形成的关系互动模式,将会形成这个孩子的潜意识和人生脚本,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断地进行强迫性重复和轮回。(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比如,父母离婚,子女也离婚;父亲外遇,儿子也外遇;母亲堕胎,女儿也堕胎;父母人际关系不良,子女也人际关系不良;父母家庭暴力,子女也家庭暴力。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事件。

还有一种情况,是与父母相反的症状。比如,童年时被父母严厉管教,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就过度放纵孩子;自己童年缺衣少穿、挨饿受冻,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就拼命给孩子吃、穿;自己童年被父母过度忽视,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就过度的干涉和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表现为,孩子要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去实现父母们没有完成的理想和愿望。

比如,父母因为没上过大学而遗憾,子女就把考上好大学作为人生任务;父母呆在一个没有感觉的婚姻里,不敢离婚,结果子女在婚姻中遇到一丁点不如意就离婚了。

还有另一种比较隐秘的传递,对子女的命运可能更为深远。比如,父母离婚了,母亲就经常在女儿面前,哭诉自己如何如何命苦,如何如何为了女儿幸福,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再找。于是,女儿长大之后,就会出于内疚感而在无意识之中,远离婚姻关系。
表现在孩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就像是我们俗语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比如,父母从小被看作是团体里不受待见、吃闲饭、多余的人,孩子也会常常把自己认同为团体里不受待见、吃闲饭、多余的人。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相反的表达方式。基于父母的某些不良人格特点或社会地位低下,给孩子带来了自我的自恋创伤,孩子激起了对父母强烈的不认同,从而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比如,母亲喜欢在人后说三道四、搬弄是非,常引得邻里关系鸡飞狗跳,女儿从小对此深恶痛绝,在与社会化的过程中,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这个毛病,从此不在背后说人半句不是。

这并非父母们的故意,而是他们自然学到的唯一的一种亲子互动关系。

比如,父母见到孩子就很开心,经常与孩子拥抱、玩耍,总是赞赏、表扬、鼓励孩子,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骨子里的自信。成年后,也会把这份善意带到人际关系中,于是就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模式,世界也就回应了他感觉到的各种美好;

反之,父母一见到孩子就批评、呵斥、责骂、贬低,甚至动不动就暴揍一顿,那么,孩子就会产生一个骨子时的自我贬低。孩子在成年后,就会对世界有一份敌意。在他有了自己孩子之后,也会无意识地用父母粗暴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形成恶性轮回。

例如,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使得孩子在童年期间只学会了像父母一样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并且在成年后也认同或者说只会用棍棒的方式,而不是沟通或者支持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2)思维模式的模仿与重现

很多时候,我们是在替父母承受和完成未完成的心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做的,是去抵制与家族的分离,并“将全部而悲惨的故事带到社会对话中去。”

解释一下,这里“抵制与家族的分离”表达的是,孩子会本能地承接,主动连结这份家族创伤能量,从而在潜意识中表达自己对家族的忠诚与对自己身份的确认。
也就是说,生活中父母怎么对孩子,孩子就会怎么对父母。

进一步说,孩子从父母哪里学到的更多不是口授的道理,而是“思维/认知模式”。

——父母把错都归咎于孩子,小孩学会的就是把错都怪罪于原生家庭(推卸责任)

例:
父母:“我们已经那么不容易了,你辜负我们一片苦心,都是你的错。”
孩子:“我已经那么努力那么难受了,我变成这样,都是你们的错。”

例:
父母:为什么自己的小孩不像别的小孩一样优秀呢?—归因—“你看别人的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不懂事”
孩子:为什么别人的都能过得那么幸福轻松,我却是这样?—归因—“别人的原生家庭都那么幸福又条件好,我父母没本事又不爱我”

——父母把功劳都归恩于自己,孩子也会学会把好事归功于自己(自私自利)

例:
父母:“你看你现在能那么有本事赚钱,还不是多亏了我们含辛茹苦把你养大。”
孩子:“我能够有今天,都是我自己的努力,如果不是你们的拖累我还可以更好。”

这种时候,父母往往会简单把孩子的想法归因于“叛逆”。

但如果当孩子犯了错,父母说“不全怪你,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孩子也会说“是我做错了,我应该自己承担。”同样是跟父母“反着干”,我说是我的责任,你非要说是自己的,父母就会觉得孩子是“懂事”不是“叛逆”了吧?

另一种是把责任推给外界、推给社会和他人的父母,孩子学到什么也不必再举例了吧。

许多父母根本不懂得真正的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只看到自己养育孩子的不容易,希望小孩能够孝顺和体谅自己。甚至带给孩子的伤痛大于幸福,并无自省与悔意,只是妄想孩子能记恩不记仇,以德报怨。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真正的理解,结果自然也会和父母的期待背道而驰。

03
如何疗愈代际创伤?

对于原生家庭的代际创伤,最好的方法还是“既由我承担,且于我终结”。

家庭大师治疗萨尔瓦多.米纽庆说道:“每个家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有办法去修复问题,应该去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那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

完美无缺的家庭是不可得的,家中必然有本难念的经,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具备家庭面临的缺陷当时的修复能力。

原生家庭是一面镜子。我们自己身上出问题,一般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甚至我们可以在父母身上更清晰的看到我们自己。但说要改变原生家庭,我们才能变得更好,却也“本末倒置”。

有时我们看到家人痛苦,作为家人,自然而然地想要为对方分担、承担痛苦,这是人性很美好的一部分。但是,“无论多么残酷,先辈们应该独自承担起他们的命运。我们无法分担他们所承受的一切。” 

我们只能做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并不能帮他们做属于他们的疗愈工作。否则,我们自己也会陷入他们的痛苦之中,这样的状态会负向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的人乃至我们的后代。

因此,我们要做的,首先不是去过度的责怪父母,也不是想着先去改变父母。

尤其是刚刚意识到原生家庭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释放出对父母压抑多年的怨恨。能量无法凭空消失,所以说我们也无法消灭原生家庭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负能量需要“被看见”才能够转化成正能量。

尊重自己的感受,即父母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恨他们,就去恨就去指责好了。愤怒和怨恨是合理存在的,一开始要向外归因,把一直压在我们身上的石头卸下来,我们才会有踏出那一步的力量。倘若你瞻前顾后,不断自我归因和否认,则会让你完全丧失自我的内在力量,无法脱离原生家庭的局限。

但请一定注意,我们只有一开始才能那样做,“怪罪”父母只能是暂时的。否则你不是在找回自己的力量,而是在推卸自己的人生责任。猛烈地弹跳之后是持续地下坠。

对自己的状态有了觉察后,我们的心理层面就会留出更多空间给我们去反思我们的言行,从而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的言行对我们自己和他人带来的负向和正向的影响,以及家人的言行对我们的种种影响。

当自己的生活中出现压力事件和困难的、强烈的情绪的时候,也许你可以停下来,花一点时间看看那个负向情绪是属于谁的。也许你感受到的情绪不属于你,它属于你的经历过创伤的祖辈或者父母辈。你只是自然而然地向他们学习了感受情绪的方式和那个情绪本身。

同理,你其实也学会了去经历你在养育过程中经历到的正向的、充满爱的感受,主动地去寻找这些。

接下来,就可以进入疗愈代际创伤的一般步骤:

康复第一阶段:重建安全感,虚拟爱之疗法
康复第二阶段:哀悼失落的童年,臣服当下
康复第三阶段:消除内疚感,重建清白感
康复第四阶段:消除羞耻感,重建价值感
康复第五阶段:寻找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当我们跳出曾经错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时,我们才会有机会改写命运。

代际创伤有一套成体系的理论机制,但在每个人身上会显现出不同的表征,如果自己有时间有精力的话,也许可以去搜寻代际创伤相关的文章、书籍来阅读,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陪伴和帮助,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方向感地疗愈。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幽兰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阿德勒: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下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一个人的固执里,藏着低水平的认知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