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思维,养的是习惯

发布时间:2025-01-02   浏览:

放养式教育,是指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从小就适当地接触自然、社会,较早的接受社会锻炼,有别于严厉的、教条式的应试教育。


放养教育本身是没错的,但一定要有合适的度,有边界有规矩。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就不可能一味放手,任由孩子释放天性,而要做到这几点。


01

教会孩子懂得并理解规则

培养他们的敬畏之心


让孩子理解规则,是教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重要一步。


就像告诉孩子,马路上是不可以随意跑动玩耍的,因为车很多,速度又很快,如果随性玩耍,很容易被车撞到。


所以,为了保护我们自己,走在马路上的时候,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人和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和平相处。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过是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如果说健康快乐成长是硬币的一面,那么理解并遵守规则就是另一面。


只有教会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才能保证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最开始是没有敬畏之心的,就像他们只知道火可以做饭,可以取暖,却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失控的火威力很大伤害也很大。


他们只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对于他们不喜欢的小动物,可以随意踢打,甚至杀死它们,如果不教会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释放天性的放养教育,只会成为让孩子变成恶魔的训导方式。


02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教他们意识到分寸感和界限感


每个孩子都爱玩,天生排斥好习惯,可是一旦好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来说,将是毕生可用的财富。


学会长久的坚持和认定目标做事情,对孩子来说无比重要。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讲过: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结果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所以说,不要让放养教育,成为父母偷懒的借口。


教会孩子们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安全领域存在,一旦没有分寸随意跨越边界,便会引来无数麻烦,还如何让孩子快乐生活呢?


所以希望孩子快乐,请先让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处,建立自己的好习惯,意识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


只有这样,在未来时候,他们才会有能力去快乐生活。


03

父母的言传身教

是教育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如果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复印件上出了问题,我们要去改的应该是原件。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应该先从自身思考,而不是一味利用自己的权威不断逼着孩子改正。


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而简简单单的言传身教,却是最有效也是最难实现的。


简而言之,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你就要做到什么样。


如果做不到“放思维养习惯”的收放自如,不如踏踏实实教育孩子,给他们有质量的陪伴,不要用名义上的陪伴去代替;不要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必须做到“行动上的巨人”;关于那些熊孩子,家长该管的时候,是必须要管的,如果不想让他们继续熊下去的话。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但也隐藏着恶魔的一面,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天使战胜恶魔,让孩子快乐平安幸福健康的长大。


写在最后:


盲目的放养教育,对于不愿意保持自己的学习力,不愿意精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来说,最轻松。


但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心灵成长家园,原文未标注原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越安静、越强大:请大胆享受沉默
下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用“不含敌意的坚决”,化解别人的威胁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