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孩子输不起、玻璃心:试试这些提升“抗挫力”的办法

发布时间:2025-01-10   浏览:

挫折是具有两面性的,它可能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也可能是前进途中的助推器。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都会产生挫折感,只不过程度不同,结果不同罢了。


有些孩子很快就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而有的孩子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力?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01

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和满足,更不是百般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感受“快乐”。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有的家长拼命催促着孩子跑,教孩子怎么成功,却从不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于是,孩子会因一点小事不如意,到处发脾气;遇到一点挫折,就萎靡不振;听到一两句负面评价,便感觉失去了自我价值感。


其实,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1)请告诉孩子: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


常常有父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积木倒了,就大哭;游戏输了,就发脾气:“我再也不玩了!”下棋时,大人不能赢,赢了就生气。


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输赢观,或者大人陪孩子玩耍时,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


我们需要和孩子说清楚,比赛结果有很多种可能,有人赢,就会有人输,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


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家长要鼓励和帮助孩子,而不是代劳。


2)帮孩子从父母的态度中学到自信


经常交给孩子一些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并充分信任他们,即使失败了也要积极鼓励孩子,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告诉孩子:你一定能行。很多孩子都是在反复失败中,父母的鼓励、支持下,坚持不懈,拥有自信与成功的。


3)适当让孩子吃点苦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在适当的吃苦教育中增强孩子的体力和智力,磨炼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变得更优秀、更强大。


第一次独自出门、第一次学会做饭、第一次尝试洗衣服,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重要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4)不要过于溺爱,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要让孩子明白:想得到一些东西,必须自己付出。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5)学会尊重他人


社会是一个群体,孩子需要学会与不同人打交道。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但这些的前提是,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6)多接触社会


多创造机会,让孩子适应不同的环境。对于胆量较小的孩子多鼓励他们与人接触,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为孩子提供更多机会,他们的适应能力会随之自然萌发的。


6)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时,可以试着启发孩子先进行思考,再帮助他们总结与反思。


02

挫折教育的10个小技巧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父母需要关注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认同孩子出现的情绪,比如难过、无奈,感同身受地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在强调给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这里有10个小技巧,也整理出来给家长们了解一下。


1)先听听孩子的解释


当孩子犯错或者失败后,不要立刻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也让自己的批评教育更有针对性。


2)给孩子一点心理安慰 


孩子遭遇挫折后,往往心里失落,父母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安慰,让孩子感觉父母依然爱他。


3)父母应“统一战线”  


父母教育孩子时,如果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孩子想的就不是如何发现问题,而是如何寻求庇护。


4)别把坏情绪发泄给孩子 


受到坏情绪影响时,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就不是客观公正的,类似“你一天到晚……”“你从来都是……”这种语句很可能使矛盾激化。


5)增加身体接触 


搂着孩子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用眼睛正视孩子,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6)批评和鼓励相结合 


点出孩子的问题后加一点鼓励,不仅能使孩子尽快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还能引导孩子向自己擅长的方向发展。


7)让孩子学会换个立场 


当孩子解释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问问孩子“如果是别人,该说些什么”。


8)父母也要自我反思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来一番自我反思,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也能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9)批评孩子注意场合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时,最好单独进行,不应在公开场合。


10)语言尽量简短


尽量用最简练的语言、花费最短的时间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宝鸡心理健康,原文未标注原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人生路上五句话,送给新一年的你自己
下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抓住这5点,和孩子相处时你也能变身沟通达人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