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挑战。而自卑,无疑是让很多家长为之头疼的一个。
有一些家长,会把孩子的自卑表现,错误的识别为只是孩子比较“内向、敏感”,其实,自卑的心理根源在于自己不认可自己,总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而产生的多种消极情绪,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影响到孩子生活、学习、人际等方方面面。
咨询中上我们接触了很多自卑案例,汇总了这十个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帮助判断孩子是否有自卑的倾向,家长们要格外上心:孩子无缘无故郁郁寡欢,很有可能是自卑心理在作祟,家长需要找时间和他/她好好谈一谈。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孩子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方式,如考试作弊、说谎等,希望通过父母们的认同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不战而败,自卑的孩子在面对竞争时由于缺乏自信,断定自己不可能取胜,所以面对各种竞赛他们都会尽量回避或远离。据统计,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通过打压他人来增强自己自信心,实则是心理学上自卑心理的一种情绪宣泄,经常这样,对自卑孩子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益处。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孩子们自卑的原因虽然出发点各一,但总的来说主要是下边3种:孩子因身体状况、身高、外貌、穿着等差异产生自卑心理。因灵活程度、学习成绩不如别人,或者没有一样自己擅长的游戏不合群,被同学嫌弃,只能在自卑情绪中沦陷。在我接触的门诊咨询中,有不少高中、大学生自卑都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事实也证明,家境贫穷的孩子和家境富裕的孩子相比更容易胆怯、退缩、信心不足,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价值观的影响下,为了能出人头地,不得不事事算计、步步小心,让人心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做一名合格的父母最基本的技巧,就是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我们要学习和帮助孩子去分享自己的看法、感受和期望。要学习利用生活中的事件随时随地去教育和引导自卑的孩子,让孩子明白,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当然也不可能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无论外貌美或丑,孩子都是全家独一无二的礼物;同时也要帮孩子发掘其身上的发光点,感受到其自身独特价值,快乐的生活。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当好多孩子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有的孩子却只在一旁听着,一言不发。孩子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主要是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那些知道得很少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孩子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而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所以,父母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给孩子以指导,帮助孩子及时驱逐失败的阴影,这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自卑是非常消极的自我防御形式,容易让人变得敏感、羞怯和自暴自弃等。一个孩子如果内心被自卑心理填充,将会影响到他未来的身心发展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所以,希望家长能够引起重视,及时帮助孩子。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漯河市教育局,原文未标注原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