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学会表达自己,你的需要值得被重视

发布时间:2025-05-17   浏览:

01
“固结需要”与“需求羞耻”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A.H.)从人类动机的角度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


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而且人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求处于从属地位。


我们通常可以把人的生存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缺失性动机的层次,另一个是超越性动机的层次。


在缺失性动机的层次上,人的生存就是为了满足各种缺失性的需要。比如,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被爱的需要等等。


当缺失性需要充分满足,人进入物质和精神富足的状态,就会进入超越性动机的生存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人不再“为了面包而活着”,而开始追求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进入超越生存,超越自我中心的境界。


也就是说,人有各个层次的需要,通常是满足了低层级的需要,才能发展到更高层级的需要,这个满足不一定是永恒的满足,至少是被满足过。


但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人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被很好满足,人就会【固结需要】,停止向超越的方向发展,并产生贪婪的症状,无论想要怎么去满足这些被固结了的需要,都感到不足够。


还有一种情况,倘若一个人的低层级需要从未被满足过,甚至遭遇了很大创伤,那么这些需要很可能会被压抑掉,转而去展现出更高层级的发展,去防御对低层级需要的羞耻感。所以,有很多人在面对自己的需求时,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羞耻感,这种现象被称为【需求羞耻】


这种个体在面对自己的需求时,感到羞耻和不自在的心理状态,通常源于对自身需求的否定和对他人反应的过度担忧,导致看不到自己的需求。例如,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可能希望另一半多花时间陪伴自己,但因为担心显得过于依赖而不敢表达。


02
造成需求羞耻的原因

1)童年时期,父母或抚养者对需求的否定或忽视

例如,当孩子向父母提出需求时,如果父母总是以“你太贪心”或“你应该自己解决”来回应,孩子就会逐渐认为自己的需求是不合理的。

这样的人长大后和可能会对自己会很苛刻,经常压抑自己的欲望,否认自己的想法。或者长期处于“因为得不到所以不想要”的状态里,误以为自己真的“无欲无求”。


2)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


可能因为从小到大都不知道要正视自己的需求(可能父母从小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也缺乏“好好表达需求”的成功经验,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更做不到落落大方地直接表达,一直在“间接”表达需求而不自知。


3)缺乏对需求的认知与觉察


小时候直接提出需求就被父母拒绝,需要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才能实现,所以,在长大后就缺乏了这方面的自我认知及方式方法。


比如,在生男朋友气时,明明有“想对方哄哄自己”的需求,却选择了冷战,也不给人表现的机会,还认为自己并不想怎样。


但如果真的没有需求,就直接翻篇,不会冷战了,也不会在心里感到不痛快了。只要你心里还是难过的,就说明你还是有“对方要为你提供情绪价值”的需求。


4)想在他人心中保持完美的形象


有些人会常常向别人甚至陌生人施以援手,却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怕被看低被视为弱者,或者怕被拒绝时的尴尬。


殊不知,让人感觉形象强大、完美的人,正是那些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善于带动大家一起去解决的“不完美”的人。


5)被社会和文化暗示影响


很多文化环境中,会常常强调独立和自给自足,这使得人们在表达需求时感到羞耻


例如,在职场中,员工可能会因为担心显得无能或麻烦他人,而不敢向同事或领导求助。


03
需求羞耻会对人产生多方面影响

如果我们长期压抑或者忽视自己的需求,不正确承认和正视自己需求,可能会产生:


1)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的需求羞耻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因为个体无法表达和满足自己的需求,内心会产生持续的不满和挫败感。


2)人际关系障碍:


需求羞耻会影响个体与他人的互动。例如,在亲密关系中,由于不敢表达需求,个体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和不被理解,从而导致关系疏远。


04
如何化解羞耻感?

其实有需求真的太正常了,如果想自己的需求被尊重和被满足,可以试试这么做:


1)承认并正视自己的需求,并且学会“提炼”需求


一些我们渴望别人能主动对自己好的点、或者我们向别人发出的邀请里……都可能藏着我们的需求。


请求的“请”,不一定是卑微的恳请,它也可以是真诚的邀请。比如,我能不能邀请你陪我一起去庆祝我的升职?我能不能邀请你陪我一起去体验一下这家新开的火锅店?


在这里,这个“求”就是我们的“需求”,有时候我们的邀请其实是“有所求”的。


2)建立边界意识,学会区分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责任


例如,在工作中,当需要帮助时,可以明确地向同事或领导提出请求,而不是因为担心麻烦他人而选择独自承担。


3)重视身体需求


比如,为照顾自己肠胃不吃辣的需求,而拒绝同事提出的火锅局,比如,天凉了,身体需要被包裹更多的衣服来产热、御寒……


05

怎样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求会更好?


需求分大小、分清晰的或者模糊的、分直接的或者隐晦的、短期能成的或者长期努力的、可以自己实现的或者需要他人帮助的、分大胆的或者悄然的、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


我们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坚守自己的需求,前提都一定是先确认自己的需求合理合宜。


而且,有些需求单靠自己一人努力难以完成,需要求助他人甚至组建团队。


这时候,如何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让人更易于接受呢?


1)别让人猜,表达需求的时候直接且清晰


能这么做的前提是,我们先要对自己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表达有信心。


2)弱化工作量或阻碍,但强调对方的重要性


不要总是重复自己在解决不了的工作上的担忧与焦虑,别总是在说:这有多难、多麻烦,甚至将其塑造成一个难比登天的挑战,也不要在一开始就给人感觉工作量很大。因为,很可能你自己做不到的,刚好是对方擅长的,做起来易如反掌。


要多强调,对方在这里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强调他/她很关键,让人感觉答应你的请求,不会太费力但成就感满满。所以,在提出需求前,也得找对人,知道对方是能做到的。


3)勇敢地提出需求,坦然地接受自己会被拒绝,然后另想他法


要知道,提出需求,是给他人帮助自己的机会,也是给他人拒绝自己的机会。我们允许他人有选择帮或不帮自己的选择自由,同样地,我们也拥有着,选择答应别人请求或者拒绝的自由。


无论选择什么,本身都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我们总是害怕被拒绝,可能是我们把它太过“大事”化了,这本来就没什么的。


一个人拒绝,再问问下一个,实在不行,就自己另想办法解决。


敢于直接提出需求的最大底气,正是源自不怕被拒绝、知道任何需求最终都是为自己而实现、靠自己完成的。我们始终是自己内心欲望的主体与主宰,容许他人拒绝吧,因为他们都只是路过。


4)请明确且坚守你最初的需求


不要因为提出需求时被别人拒绝了,然后就放弃自己的需求甚至否认它。


我们的需求不该变成“获得他们的认可与支持”,更不该为他人的“不同意”感到过度挫败甚至否认、放弃自己的需求。


我们值得被重视,

我们的需求也是。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公众号:如心老师心理课堂,原文未标注原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如慧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孩子沉迷手机,试试这几招
下一篇:暂无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