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囤积症”原来不是勤俭持家,而是——有病

发布时间:2023-08-11   浏览:

你是不是也有囤积物品的习惯?

一个抽屉堆放着活动中奖得到的一年免费日报

一个抽屉放着各种不知名的充电器、电源线、数据线

冰箱里过期烘焙食材,药箱里过期居家药品

鞋柜里生孩子前的高跟鞋,当妈后就没再穿过

衣柜里当妈前的S码衣服。

孩子穿小衣服,尽管送了一些给别人,但如今还有一箱。

梳妆台上各种没用完,却又喜新厌旧买回来的瓶瓶罐罐

自己的眼镜已经换成了400度,但275度的眼镜还在书房的柜子上;

看过杂志已经一大堆;

连笔筒里的,都有几支写不出墨水的;

再翻到书柜最顶上的盒子,恋爱时期的所谓各种纪念品,有的竟然只是我去他那个城市的火车票,甚至一起逛街的购物小票

 

曾经也一度认为家里东西多又杂乱,仅仅是因为没有整理好。

 

买了新的东西,旧的又没有及时处理,所以家里东西越来越多,心情也越来越压抑。

 

直到后来知道了一种病叫“囤积症”,才瞬间觉得自己原来不是勤俭持家,而是——有病。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一书里说:

 

“不用的东西充满了咒语般束缚的能量。”

 

“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

 

住在一个充满了咒语般束缚能量的垃圾暂放室,人怎么会感觉心情舒畅呢?

 

可是,为什么要把这些“垃圾”扔掉这么困难呢?

 

扔不掉东西的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逃避现实型。没时间待在家里,也没办法收拾屋子。找各种各样的事让自己忙碌起来。反正家里乱七八糟也更加不想待在家里了。

 

二是执着过去型。过去的东西非收着留着当宝贝,留恋过去的幸福时光。

 

三是担忧未来型。囤的东西主要为将来不知何时会发生的事情着想。

 

分析后才发现曾经的自己,既执着于回不去的过去,又焦虑于不可知的未来,总之就是成功地让自己没有全心全意地活在当下。

 

有病就得治:

· 

先是从源头上控制买买买

 

这个对大多数女人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特别是对衣服鞋包护肤品之类的东西。

 

护肤品真的快用完了再买,换季不用的能擦手擦脚擦身体的尽量不浪费。

 

衣服鞋子买一件进来同时也要清理一件出去。实在买了不合适又不能退的,转卖或送人都可以。

 

还有个办法就是,买之前放购物车冷静几天,如果过些天再看还很喜欢就买,其实有些东西过些天再看已经看不对眼了。

· 

对现有的物品进行扔扔扔

 

先是对那些绝对不会用到的、也没有多少利用价值的东西下手,通通打好包放到楼道垃圾箱任凭小区保洁阿姨处置。

 

比如,那些小赠品、备用扣之类的。过期的报刊杂志、坏的家电,也都整理出来,叫回收人员上门收走。

 

不再适合的东西再喜欢也要放手。能送人的送人,能捐赠的捐赠。

 

还有一些冬天的保暖衣物之类,打包寄给有需要的山区(有的城市有慈善收购点,只需整理好送过去即可)。其他的都打好包放楼道垃圾箱任凭小区保洁阿姨处置。

 

至于那些代表过去的物品,像相册、奖章这些可以是必须的纪念品之外,其他的大都可以扔掉。

 

要知道一些经年累月的东西是会散发出一些陈旧的霉味,一年一年下来,这样的东西积多了,家里的气场就跟博物馆一样了。

 

不要以为光现实中囤积这些用不上的东西的毛病得治,囤积症还会以其他方式出现。

微信收藏夹里存满了各种文章,当初只看了开头觉得好就收起来想等哪天有空再看结果再没看过。

手机上下载了各种好用的APP,结果除了占用内存后来都没怎么发挥过作用。

听说还有囤人脉的,三教九流的人都结交应酬,只怕将来有一天会对自己有帮助。但实际上,真正需要帮助时,这些交情不深的人他未必会帮你,而且你也不想去找他。


这些,本可以都“扔”了的。但是收藏夹里的文章还是没删,手机APP也没卸载,那些交往不深的人还在微信里,不备注的话对方换个头像昵称都不知道对方是谁。

 

一般的囤积行为并不是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多少都表现了这个人过于焦虑未来,或者迷恋过去,长此以往,对人的身心健康肯定会有影响的。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清理掉一些家里用不上的东西,换回一个舒适整洁的居家环境,让每次回到家的感觉更美好;

清理掉一些无用的社交,让每段关系都脉络分明,再好好维护,让情感世界更坚定更有温度;

清理掉一些心头杂念,让自己轻装上阵地面对生活,每天保持身心愉悦,过好当下的每分每秒。

 

 

毕竟,过去回不去,将来还未来,只有当下,才是我们能把握住的。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乐享心理课堂,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记忆会伴随孩子一生
下一篇:我们为何会陷入“自证陷阱”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