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要孩子“会表达、好商量”,父母得“会沟通、能商量”

发布时间:2022-05-23   浏览:

咨询中见过很多孩子是不敢表达,不会商量的,还一些孩子只能靠暴哭、发脾气等等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通常他们的家长在咨询中大概率也会说,自己平时都教育孩子了,要“见人打招呼,有事好好说,控制脾气别惹事”,道理也讲了八百遍了,怎么这孩子就是油盐不进,总和我们对着干......

 

01

想要培养一个“会表达、好商量”的孩子,都需要怎样的条件?

 

条件一:有自主表达的途径

 

年龄很小的孩子,由于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局限,可能他们还无法将自己的需求描述清楚。需要用哭、用很多方式来表达痛苦和需要。

 

但是只要到了幼儿园阶段,可以说大部分的孩子在生理层面上,都是有正常表达感受的能力了。他们已经能简单跟老师或者爸妈说清楚自己的需求,还能简单将发生的事情描述出来了。 

 

但有很多的小孩子,还是一遇到事,就哭喊、动手;还有年龄稍大一些的,他们是不说、也不跟人商量,直接就发脾气,甚至自我伤害。

 

根据我们的咨询经验,这种情形其实大多与父母焦虑、包办、情绪不稳定,甚至牢牢控制孩子的模式息息相关,亲子间最常见的对话也大多是:

 

“不要说了,听我的就行。”“按我说的办,没得商量!” “你懂啥,啥也不是!”

 

有一位妈妈就和我说,平时自己是愿意跟孩子商量的。但是一旦时间紧张,就没耐心跟孩子讲道理了,就想着催孩子快点听话,赶紧去做事。比如,有时孩子还想做自己的事,看会书或者玩玩具。她当时的一瞬间就觉得孩子是在故意拖拉,会影响了睡觉、写作业,就会马上吼:“快点去!”

 

她的这种强硬的语气,其实就是告诉孩子:“现在,马上,战或逃”,没任何商量的余地。 可以想象,她的孩子在那个时刻,是怎样突然从玩乐的喜悦和平和中,切换到身心紧张,要应对“暴风骤雨”模式的。他的需求和想法还没来得及说出口,身心就被焦虑占据了。

 

平时很多类似的一些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就是会这样给孩子造成压力和心理伤害。 

 

等到了需要跟父母商量或者表达的时候,一些孩子内心就会犹豫:“我能跟父母商量吗?他们不是说听他们的安排就行吗?”但是孩子可能真正的意愿又不是按照父母说的来做,商量又无门、又无力,就只能掉眼泪,心里又急又气。

 

看到这样的情形,很多父母反而会是一番指责,说孩子不懂事。可实际上,是我们不懂孩子,根本也没有让孩子有表达和商量的机会和通道。 

 

作家张悦然在《樱桃之远》中就曾说:

 

“孩子是最坚忍的人群,他们还不懂得用逃脱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泄反抗折磨,他们只能伸着冰凉的小手小脚,甚至根本不会有人察觉到他们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总是想,孩子是可怜又可敬的。”

 

条件二:家人之间能真实、有效沟通

 

一些孩子在家里可能还会按照父母的指示行事,在小的时候可能看上去是又听话又乖。可一旦离开了父母的眼睛到了学校,或者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大变样。

 

父母越管得严的那些事,孩子越想去做;父母越重视的那些事,孩子越想拖延、逃避。“不看着就不能好好学习”、“一不盯着就玩手机”,都是这么回事。

 

所以,想要让孩子做到“会表达、好商量”,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父母要能真实的听到和看到孩子,而不是凡事都想当然。

 

这就要家长学着做到多听听孩子的话,看看他们内心的想法。然后孩子表达的内容才是真实的。比如,一个孩子哭泣、低落,那肯定是有缘故的。不要草草地就给孩子打上爱哭、矫情的标签,然后就不管不问了。 

 

另外,就是多跟孩子商量,孩子才能真的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能学会认识情绪、控制情绪。比如,学习的安排,可以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也许安排得反而会比家长想当然的更合理有效;还有,孩子有时可能想要一些东西,家长一定要抱着可以商量的态度,而不要一下子拒绝。 

 

02

想要条件具备,家长要做的“功课”有很多。

 

1)做愿意和孩子“聊闲天”的父母

 

表达就像做题一样需要练习,要在具体场景中进行。

 

对孩子而言,最简单也最佳的场景,莫过于与父母聊天,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聊天对象。

 

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聊聊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讨论看过的书和影视作品,这些都能成练习表达的素材。

 

如果父母善于沟通、词汇量丰富,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学习和模仿。也就是说,父母的谈吐直接影响了孩子。

 

教育专家达娜·萨斯金德就曾经在《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中写道:

 

“人人生来都具备一定的语言天赋,以后能否理解复杂的语言结构,取决于个人所处的语言环境。如果一个小朋友日常接收到的,都是得体且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那么以后他肯定能熟练运用听过的表达。”

 

如果父母表达能力有限,也不用担心,专注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吧,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也会增加孩子表达的欲望和自信。

 

2)重视孩子的“为什么”

 

会表达本质上也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体现。

 

有的孩子在表达的时候,常常不知所云,没有重点,其实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如何让孩子的思考,通过语言流畅地呈现出来?

 

最简单的方式是重视孩子的提问。

 

几乎所有家长都会被孩子的“为什么”问得哑口无言。这个世界上,孩子想不通的事情太多了。当他们开始会说话的时候,就会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这些“为什么”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也是独立思考的开始。

 

可是有不少父母就总觉得孩子的这些问题十分幼稚,有兴趣就回答几句,没兴趣就敷衍两句,心情不好甚至还会训斥孩子。孩子自然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拓展这方面得不到很多的发展。

 

父母对待孩子提问的态度很重要,如果能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孩子来说不仅是锻炼,也是一种鼓励,能帮助他们继续思考问题。要知道,当孩子不停问问题的时候,恰好是丰富他们对世界认知、练习人际互动的最好时机。

 

3)适度鼓励孩子的表达

 

孩子能自如地在人前表达,考验的不仅仅是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孩子的心理素质。具体说就是勇气和自信,比如,在生活中,有自信的人往往也更善于表达。

 

所以,在生活中当孩子有表达欲望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用温和的言语鼓励他们,切忌盲目打断和批评。这种接纳和鼓励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

 

当然,鼓励也要适度,如果成为“要求”、“强迫”那就适得其反了。有的孩子性格天生偏内向胆小,或者比较敏感,不敢主动开口,面对这种情况,大人常常就容易失去耐心,逼着孩子开口,比如,不断催促孩子和别人打招呼,说谢谢......等等。很多孩子在表达上的自信,就是在这种过程中被父母打击掉的。

 

所以,孩子在学习表达时,父母一定不要着急,不要给他太大压力,多点耐心,仔细倾听。其实,只要是在孩子感觉安全、舒适的场景下,即使是胆小的孩子,也会有倾诉的想法和行动的。

 

总之:

 

父母能不能保持愿意倾听、愿意商量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

 

父母愿意听,孩子才会说;父母能商量,孩子才敢跟你商量。

 

否则你拿出那毋容置疑的态度一压,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呢。 

 

所以,请提醒自己:那些“会表达、好商量”的孩子背后,常常站着的,是“会沟通、能商量”的父母。

 

- END -

 

图文来源网络,编辑、转载自公众号:观心理工作室,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注明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韦伯:逃避会带来真正的焦虑
下一篇:青春期≠麻烦,请注意这三大误区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