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比较,会偷走人的快乐

发布时间:2022-12-01   浏览:

640.gif


作者:凯瑟琳A.桑德森

摘自:《反消极:积极思维成就蓬勃人生》

 

社会比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无意识的冲动。它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包括我们擅长和我们不擅长的东西。我们通过比较来评价自己的几乎所有方面:外表、收入、成就等。生活中的许多因素没有明确客观的标准,所以比较就很重要。

 

假设某人的年薪为十万美元。这样的工资水平是多还是少?对于一名在阿肯色州农村地区任教的老师来说,这是一份非常可观的收入;但对于一名在曼哈顿从业的律师来说,这可能就少得可怜了。因此,与我们环境中的其他人进行比较是评价自身情况的最简单的方法。

 

虽然比较能有效地衡量我们的成就,但它也可以让我们产生嫉妒感。

 

在其中一部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中有这样的一幕:两个人在说话,一个人说,“我确实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知足,但当我想到那些比我拥有更多幸福的人时,我会很生气。”这句话准确地描绘了比较是如何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的。

 

你有没有收到过充满着炫耀意味的假日祝贺信?它们的内容通常是,某个家庭成员又在体育或学术上获得了骄人的成就,一家人又去了某个昂贵的、充满异国情调的地点旅行并相处融洽,等等。

 

读完这封信后你有什么感觉?我们大多数人看完信后都会被迫进行一种特定的社会比较,让我们对自己平庸的生活感到难过。看到别人美好的生活——一个美妙的假期、辉煌的事业、忙碌的社交生活会让我们不满自己的生活。

 

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比较,会偷走人的快乐。”

 

而你比较的人,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快乐。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仅从收入水平来分析,那么挣得更多的人对购物的欲望更小。这一发现合情合理,因为生活舒适的人一般不会老想着要得到更多的物质。

 

然而,从居住地区的维度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富裕社区的人们对购物更感兴趣。他们也表现出更大的购物冲动和更少的储蓄行为。

 

研究人员认为,当一个人在自身所处环境中不断地接触财富时,他会产生一种相对的剥夺感。而人们对这种感觉的反应是增加他们对物质的欲望,这可能是为了保持社会地位。

 

有一次我被邀请去给一个学校的校友演讲。主办人的家里里外外都很别致,室内有专门挑选的家具、地毯和窗饰;室外有精心修剪过的园林景观;当天还有服务员用银托盘分发饮料和食物。主办人夫妻俩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他们英俊美丽,有着两个衣着考究、举止得体的孩子。

 

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傍晚。活动结束后,在我回到车上时,我心想:这个家庭一定非常幸福美满。

 

我承认我把自己目睹的完美生活与我自己不太完美的生活(我凌乱的房子、长满杂草的草坪、闷闷不乐的孩子)进行了比较。所以,我真实的想法其实是,这个家庭十分完美,而我自己的生活永远无法与之相比。

 

第二天,我向一个朋友提到这次讲座,他问我是否知道这个家庭的经历。我当然不知道,所以我朋友告诉我,那位男士其实是女士的第二任丈夫。在毕业几年后,那位女士嫁给了她大学时的男友。然而,在新婚不到一个月,一架飞机撞上了他在世贸中心北塔的办公室,他不幸当场死亡,他甚至从未看过他们的婚礼照片。

 

我随后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我们在做比较时总有一些固有的错误逻辑,而我们从不知道别人生活的真实情况。我们的比较是基于人们所呈现的或者选择呈现的外在样貌。

 

经济学家赛斯·斯蒂芬斯-达维多维茨指出,人们花在洗盘子上的时间是打高尔夫球的6倍,但是他们在Twitter上发布的关于打高尔夫球的内容数量大约是洗盘子的两倍。同样,尽管经济实惠的马戏团酒店和高档豪华的贝拉吉奥酒店有着一样数量的房间,但人们在Facebook上提到自己入住贝拉吉奥酒店的次数却是马戏团酒店的3倍。

 

人们发布的图片即使再光鲜亮丽,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真正的经历是什么样的。

 

契诃夫笔下的人物伊万·伊万诺维奇曾说:

 

我们看着那些到市场上买食物、白天吃饭、晚上睡觉、喋喋不休的人,会觉得他们很快乐……但是,我们既听不见也看不见受苦的人。生活中可怕的事,都是在幕后上演的。”

 

- END –

 

配图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周国平,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周瑞玲心理工作室地址】
 QQ:1209039223,
 微信:15663816666,
 微信公众号:zrlxlzx。
 电话:0451-86315777
 地址1: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地址2:群力店(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7种症状,在提醒你关注孩子的焦虑症
下一篇:家长的语言习惯,对孩子成长大有影响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