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好的家庭教育:一多、二少、三不要

发布时间:2025-08-23   浏览:

01

多陪伴


奥巴马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要做一辈子的好父亲。”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一定要趁孩子还小,趁自己还在做父母的“有效期内”,用心陪伴。


1)给予高质量陪伴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有多高。即使每天只有短短半个小时,只要能用心陪伴,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2)学会聆听和沟通


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


学会聆听,从了解孩子的感受开始,并好好沟通,给予精神上的力量,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02

少命令、少讲道理


少命令——


在大人看来,听从命令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其实这样做是在伤害孩子。长期被呼来喝去,孩子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不利于其人格的发展。


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的话,孩子乐于听;孩子的话,父母懂得听。


1)与孩子平等对话


适度的严苛,应是父母懂得好好说话,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勇于表达。

只有好好说话,平等交流,才能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2)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


让孩子机械般地服从命令,这不是教育。教育应该是走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路上,教育的本质更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他拥有与这个世界更好来往的能力。


少讲道理——


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其思维方式不及大人,如果只是讲道理,教育是无效的。然而,道理该讲还是要讲,但更多是要让孩子体会。


1)道理是做出来的


卢梭说:“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胸怀广阔的人会去做道理,用实际行动来彰显道理,而不是单纯地讲。”


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更重要。


2)情绪比语言重要


用唠叨来强化道理最让人糟心,尤其是在情绪化的情况下。


遇到事情,不应该让激烈的情绪控制自己,而是要平和却严肃地和孩子好好沟通,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03

不要事事包办、不要拿孩子做比较、不要放弃自我成长


不要事事包办——


网上曾有个话题:什么样的家庭,最容易伤害一个孩子?有位知名主持人的答案是:为孩子事事包办的家庭。


父母事事包办,是在剥夺孩子的自主权,最终只会养出一个成年巨婴。


1)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可要分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为人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才能大胆飞翔,真正成长。


2)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吃做家务的苦,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意识到做家务是全家人共同履行的义务。在这过程中,父母应有耐心,持之以恒。


不要拿孩子做比较——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年轻人最无助的根源是跟别人做比较,如果你收起了比较,你就获得了最基本的自由。”


这句话对孩子而言,同样如此。世界上没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


1)学会欣赏孩子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香气,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有的放矢地夸奖孩子,肯定孩子的付出,让他活出最美的自己。


3)让孩子跟自己比


父母要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如果真要比,应该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


哪怕只有一丁点的进步,孩子都会充满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不要放弃自我成长——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执着地栽培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


1)父母的认知要提高


孩子的培养,拼的是父母认知。“双减”之后,孩子之间拉开更大差距,未来会有不可逆的教育和社会分层。父母要不断学习,紧随时代脚步,成长起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父母必须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所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其一言一行中都会成为孩子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学习教材”。言传身教,做好榜样,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总之:


好的家教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最成功的父母,是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活出孩子钦佩的样子。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教育杂志社,原文标注原出处:校长内参,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如慧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这几个征兆,在提示你需要寻求心理咨询
下一篇:暂无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