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觉得"做什么都没劲",可能是因为不敢享受“快乐”

发布时间:2025-05-12   浏览: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周末追了一天剧,到了晚上感到很后悔睡不着,责怪自己浪费时间;

过生日奖励了自己吃一顿大餐,却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奢侈了;

出门旅游,本来沉浸在美景中,突然想到没带父母出来玩过,内心产生强烈的负罪感;

好不容易不用加班,却不敢在加班的同事面前表现得太开心......


在那些特定的时刻中,我们常常会因自身的快乐,而滋生出后悔与恐惧的情绪,如此一来,纯粹享受快乐本身竟成了一件难事,甚至我们会不自觉地压抑内心的喜悦。


你可曾细数过,在漫长人生路上,究竟有多少个瞬间,那些即将喷薄而出的快乐,被我们悄然无声地深埋在了心底?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为什么一个人会不敢快乐?


01

不敢快乐,是因为对“快乐”有误解


从心理学视角审视,“快乐”作为人类基本情绪的典型代表,常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


在婴儿阶段,当我们的需求得到养育者的悉心满足,那份源自本能的愉悦——满足感,便油然而生;随着成长轨迹的延伸,我们会邂逅更多积极的人生片段,体验到诸如愉悦、成就、自我价值实现等更为丰富多元的积极情绪。


因此,“感受快乐”的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


然而,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时常会遭遇各种干扰因素,这些因素悄然间扭曲了我们对“快乐”的认知,使我们即便身处幸福之中,也常常“不敢快乐”。


常见的误解有:


1)只能为“有用”的事情快乐。 


我们常常陷入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快乐只能源于那些“有用”的事情。


在内心深处,我们为自己设定了一套严苛的标准,只有当某件事具备“有用、有好处、能带来长期收益”的属性时,才允许自己沉浸在快乐之中。


2)认为快乐是需要资格的。


除了对“有用”的执着追求,我们还常常将快乐视为一种需要资格才能享有的奢侈品。


在内心深处,我们把快乐当作一种奖励,只有达到某种特定的标准,自己才有资格去体验它。


02

如何大大方方的享受快乐?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配快乐”,首先可以试着接受羞耻感和快乐是可以共存的。


比如,当你追了一下午剧,觉得浪费时间时,可以去思考:什么让我羞耻?——浪费时间;


什么让我快乐?——辛苦上了一周班,得到了充分的放松。


过程中,两种感觉依然会在你的内心交战,但你已经开始尊重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1)打破“快乐羞耻”,正视内心渴望。


快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需求,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一次开怀大笑、每一次放松身心的时刻,都是在为我们的心灵充电,让我们有更多的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所以,我们要勇敢地打破这种“快乐羞耻”,正视自己对快乐的渴望。告诉自己,快乐不是一种罪过,而是我们应得的权利。


2)放下“有用”执念,拥抱多元快乐。


其实,快乐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每一份快乐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追剧可以让我们沉浸在不同的故事中,感受人性的美好与复杂;玩游戏可以让我们在虚拟的世界里释放压力,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朋友聊天可以让我们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这些看似“无用”的快乐,却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让我们放下对“有用”的执念,勇敢地去拥抱那些多元的快乐吧。


在快乐每一次来临时,毫无负担地去感受它。你的健康、舒适、愉悦,才是最重要的。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火洲心晴驿站,原文标注原出处:瑞即心理,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如慧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学会这10个方法,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
下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孩子沉迷手机,试试这几招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